http://pic.e47.cn/uploade472012/forum/201507/2015073009180463.jpg
骆来山因其99峰而闻名,山峦起伏,风光秀丽。1973年,聚合山上13个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土地,种植了传统茶树品种——川茶计500多亩,于是,集体企业——骆来山茶林场诞生。虽然1984年6月变更为原江津县黄泥乡骆来山茶林场, 1985年1月变更为重庆市骆来山茶林场,但仍主营茶叶加工、销售。
“想当年,我们每年要生产茶叶8万多斤。”原骆来山茶林场场长、74岁的杨昭贵,在茶林场干了30多年,谈到茶林场的兴衰,他的眼睛有泪水滚动。他说,当时的茶林场有一百多职工,就是这些职工,还有附近的村民们,逐步建成了骆来山游客接待中心、综合楼(厨房、会议室、餐厅等)1栋、高中低档住宿楼5栋、制茶车间砖瓦房近千平米、茶场生产班管理用房4处、游览长廊、步道、亭子等。
茶林场不仅源源不断地给城镇人送去优质茶叶,创造积累了资产,还形成了独特的茶树林自然景观,再加骆来山99峰的独特及茂盛的植被,吸引了周边城镇的居民,纷纷上山避暑休养,一边欣赏自然风光,一边清洗肺叶。
后来,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在四川工作时曾两次登上骆来山,使得骆来山的旅游业达到鼎盛,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也是这一年,骆来山景区步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困境,并留下骆来山问题长达10年之久。
2003年,骆来山茶林场改制,原骆来山镇政府将骆来山茶林场整体转让给贵州万鸿保健品有限公司(下称万鸿公司)投资开发,期限50年。
2004年,万鸿公司成立了重庆骆来山天保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保仙公司),专门从事骆来山茶林场的维护、打造。2008年前,曾夫执掌天保仙公司,后曾夫变更为崔洪强,最后,由贵阳人崔太武掌管该公司。
天保仙公司接管骆来山后,仅仅兑现了160万元的职工安置费,景区打造很快停止,茶树荒废,公路修建夭折,还拖欠修路工程款、村民工资,从此,处于荒凉状态的骆来山再无游客光顾。
茶林场荒芜令人痛心
“几百亩川茶树太可惜了,现在被杂草灌木包围了,那可是我们100多名职工和附近村民精心管护形成的。”西湖镇骆来村5组村民李开会说,她以前在茶林场专为茶树除虫、修剪,2003年,她与茶林场的劳动关系终结。从此,就在骆来山上过着农耕生活,失去了就近挣钱的机会。
“如果茶林场还在经营,可让我们找点盐巴钱。”13岁起,该村村民樊勤芝就经常到茶林场采茶,借此挣点钱,可补贴家用。该村现已66岁的王富常大爷,茶林场转让前,他曾去栽花、管树、采茶、捡茶籽等,当时,每月可收入数百元。而今,他居于深山,年老体衰,不能远出务工,收入甚微。
村民陈良才的房子位于上山的公路边,本想借景区开旅馆、餐馆赚点钱,但随着茶林场的转让,他的愿望泡汤了。记者上山后,看到半山腰有个叫新场(骆来村区域)的村民聚居地,这里依然每逢2、5、8赶场。“以前,在这里开饭馆、旅馆,还可找点钱,但现在显得异常冷清。”陈良才对记者说道。
以前,村民们还可卖点家禽、水果、蔬菜等土特产,而今,已经无望。
茶林场的转让,不仅让山上的80多户村民们失去了挣钱的机会,还导致一些村民受损。李树仁向天保仙公司承包道路施工,结果被拖欠150万工程款。还有韩业才等16位村民,也被天保仙公司欠薪共10多万元。
代表建议促骆来山回归
“在鼎盛时期,茶林场43个床位,夏天常常爆满,有时,我们还要腾出自己的寝室让给游客,自己打地铺睡觉。”曾任西湖镇人大代表的林昭贵说,看到现在的状态,回想过去的辉煌,他虽然已离开茶林场,但还想为其做点什么。于是,从2005年起,他就每年提交代表建议,要求解决骆来山遗留问题,尽快恢复景区旅游。
后来,年老的林昭贵不再担任代表,骆来村党委书记、镇人大代表江桂明继续为此每年提交建议,要让骆来山起死回生,必须让其回归,但需要巨额资金,钱从何来?实际上,多年来,西湖镇政府一直在为此努力,只是被这个现实问题所拦住。尽管如此,江桂明仍继续提建议。
骆来山问题,也引起江津区人大代表何佐良关注,他也在该区人代会上提交相关建议。两级人大代表的坚持,最终产生了效果。而效果的产生,又与江津区委、区政府领导的介入,还有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荣生的连续督办相关。江津区党委、政府、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上山调研,许荣生还对该建议跨年度跟踪,直到2014年底收回骆来山经营承包权,今年5月正式交接完毕。
目前,我市某房地产公司给付了1800万补偿款后,贵阳投资商交出了骆来山的经营权,骆来山回归到本地人手中。据悉,李树仁的修路款已拿到,韩业才等16位村民被拖欠的工资也兑现了,山上的骆来村、黄泥社区逾万居民乃至西湖镇都将因此受益。
据西湖镇政府相关领导和新的投资商人士介绍,很快,对骆来山的恢复将启动。计划打造休闲养老、特色富硒农业,特别是核心区将精心打造林区景观、茶山景观,近期,将创建AAA风景区,未来,将向AAAA景区迈进。
这座在百度地图上赫赫有名的骆来山,经历了30年的成长、鼎盛时期,又经历了10年的衰落,因为当地村民的热切期盼,因为两级人大代表的接力呼吁,因为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的坚持,也该重新焕发其蓬勃生机了。
法制报记者 唐孝忠 坐坐板凳看看 赞,民生工程 这几天一车接一车的商混水泥灌车一直在往山上拉 具说8月份就要先期开门接客了 骆莱山,动起来!赠小诗两首:
一、紫禁城
神仙造禁城,赠与世间人。历尽沧桑煅, 何时气象新。
二、八十一山峰
天宫献骆崃,九九对峰排。眺望千山外, 长江绕道来。 好事情,必须顶一顶! 那上面的路太太太窄了,很的地方根本就不能错车, 上次去玩,车开得慢,都差点出了两次车祸,很恐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