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安会
6月,是皖南的梅雨季节。我们在黄山走马观花,行走在雨雾中,感受到此时的黄山天气有着另一种景象,另一番情趣,另一种心情。
星期天,我们住在黄山脚下的宾馆,导游告诉大家,明天黄山有雨要带上雨具,最好买塑料雨衣、套鞋,旅行更方便。天气预报真准,这天一早,我们5点钟起床时,宾馆窗外,大雨滴滴哒哒下个不停,没有一点停的迹象。此时,我的心境也变得灰暗起来,埋怨道:“真倒霉,上山遇到雨”。早餐后天已亮,20多位团友在导游的带领下,冒雨向景区出发了 。
作者摄于黄山迎客松
黄山,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又是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这些美名早被我们熟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时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千百年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黄山的不朽诗篇。
黄山,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明末清初创建黄山画派的石涛、梅清、渐江艺术大师,开拓了黄山这块艺术瑰宝。近代画家黄宾虹、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
为了探寻艺术家们在黄山积淀下来的文学艺术瑰宝。我们乘索道上山,登黄山感悟黄山之美。
山上雾气升腾,微风伴随着小雨霏霏,使黄山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在细雨的陪伴下,我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塑料雨衣,移动在逶迤的石级步道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走到第一个景点“迎客松”时,我们年龄相仿的团友就走在一起了。景区的道路干净卫生,游客秩序井然。这是景区管理得当,也是游客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体现。当我们行进在雨雾的旅途中时,游客中还渗透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淡季6月游黄山,老年人居多。现在的老年人真是遇到好日子了。退休后有生活保障,身体又健康,子女也乐意陪自己的父母亲上黄山游玩。子女们也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这代人很不幸运,读书时遇文革,文化不多还得下乡当知青,返城后,成了家却只生一个独生子女,企业倒闭又下岗,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孩子成长,吃了不少苦,哪有钱去黄山游啊!对于我来说,青壮年时,为了工作生活,三过黄山而不入。现在好了,孩子们几乎都有了自己喜欢的一份职业,虽说工作压力大,但收入不知多了好多倍!
我们在水声淙淙的一瀑布前观景,游客在这儿小憩。这宽敞道路边,东北一夕阳红旅游团男男女女,在这儿演唱起二人转,跳起广场舞,博得路人阵阵掌声。我身边一重庆老乡,儿孙5人在他母亲八十岁生日时,陪她共上黄山,了却母亲游黄山的心愿。可惜天空不作美,雨雾黄山,道路难行。然而一家人在风雨中扶老携幼,其乐融融。象这样的场景何止一家啊!
作者摄于黄山
雨仍在继续下着,淅淅沥沥。道路回环曲折,游人不断在我身边移动;轿夫抬着老年游客,吼着号子,穿梭在雨雾中;挑夫也喘着大气,全身湿漉漉的,往返于山间,运送游客所需食品。此时,挑夫见我迎面走来,主动要水喝,我将挎包侧面矿泉水递上,再送上面包,挑夫道:“谢谢!”朴实的语言,方显温情。我们边走、边看、边拍照,边说笑,漫步在群山雾雨之中……
千百年来,上天赐予我们的黄山。黄山又被劳动者一代又一代人守护着,开拓着。为了黄山更美,让更多游人上山。建设者在悬崖绝壁上,围绕山峰挺拔, 雄伟峻秀,用铁凿子,钢钎,手捶敲打出高低不平的道路和险峻梯步,变成了如今享誉天下的名山。
作者摄于黄山
山石悬崖中,本来没有路,是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冒着生命危险修建而成。特别是百步云梯,完全建在悬崖绝壁之中,高一梯矮一步往上延伸,200多步石梯,连接到另一侧的悬崖之上。当我们走在湿漉漉的百步云梯时,眼前,雨雾围绕在山间,雾气升腾,使悬岩深不可测。此刻,我抓紧岩石上的索道,心在跳,腿在抖,视力紧盯着高低不平的台阶,步履难艰,让人难以忘怀。由于此处的险、峻、雄、奇,电影《小花》抬运解放军伤员的惊险镜头就在这儿拍摄的。从报刊上披露,这百步云梯曾多次发生坠岩伤亡事故。所以旅游管理部门在云梯两侧拉上安全绳和防护栏,平时还派安全员保护游客安全过云梯。
作者摄于黄山
黃山风景区有36座山峰,我们游的这条线路是10多座山峰连在一起的最佳路线。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纪录片《大黄山》,山体伟奇,玲珑巧石,万姿千态,树木葱茏,在阳光下,层峦叠嶂成了幅幅水墨山水画。黄山的美,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家、画家、摄影家。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让他们行走在“天路”之中,感受自然美景带来的惬意。
黄山,海拔均在1600多米以上,山高风大,雨雾更多。登山遇雨雾,别有一番滋味;烦恼、失意会在风雨中消失;疲劳、痛苦会在风雨中释放;幸福会在风雨中弥漫……
风雨中的黄山,还有另一番美景,是烟、是雾、是云、还是风?雾气常常伴随着风,风伴随雨,雨中有雾,使雄壮伟奇的山体时隐时现,变幻莫测……虽说看不清远处自然风光,但近景依然呈现在眼前。美丽的黄山被这样的大雨大雾大风,变得烟雨濛濛。
作者摄于黄山
当我们来到一线天时,导游劝我们走平缓的路登上鳌鱼峰。我建议走一线天,想挑战一下自我。据介绍,一线天道路修建了十多年,是在两块巨大石缝中开凿出来的。这步道险峻,形成一人巷,只有40至60公分宽,又高又陡,坡度足有70度,给人高仰之感。我们紧挨着前后的行人往上爬。这时候,雨越下越大,形成滂沱大雨。一线天,狭长的石梯巷,要抓住石扶手,走几步,歇一口气。雨水从石缝中哗哗哗地流出,流水顺石梯步形成小瀑布。此时,登一线天的人躁动起来,特别是我们上面的一位游客,进退两难。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被流水惊吓得哇哇大哭,哭喊着要回家。我也紧张起来,后悔不该走一线天。大家在惊恐中游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一线天。虽然大家穿着雨衣和防雨鞋套,但是裤脚和鞋子全湿了。此时,我背心也凉津津的,不知是汗还是雨。我长长吸了一口气,继续行走在雨路上。
作者摄于黄山
当我们行走在浅红色花岗岩石的道路上时,雨终于停息下来了,就地取材而建的护拦和道路,显得非常柔和协调。此时,雾气升腾,使远山近景轻盈飘逸起来,像仙景一般。我站在高高的鳌鱼峰,对着群山高声呼喊,释放被大雨憋闷而不悦的心情,一扫而空。
我们按照导游的安排,中午时分在天海美食广场集中,吃自带的方便食品。美食广场站满了人,足有400多人。黄山的天气犹如川剧“变脸”,说变就变,一会儿风雨大作,餐馆屋檐下都挤满了人,我们只好站在树下吃食品。此时,大风四起,雨点变成了暴雨,落下的雨水在脚下流淌,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害怕暴雨成灾,在风雨中狼吞虎咽地将面包、牛奶,八宝粥吞下。我们20多人冒着大雨又向光明顶进发了。
作者摄于黄山
人是铁,饭是钢。增加热能后,我们这支参差不齐年龄的团队继续向前。平时缺乏锻炼的队友,休息后出现了腿痛脚瘸。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在大家相互帮助下,终于在下午4点钟左右登上了光明顶峰。此刻光明顶雨停止了,在云层深处透出了一线霞光,游客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光明顶峰到云谷索道,几乎一路下坡,大家在风雨中顺利地结束了黄山之行。
此时,我感悟到前人为何重情于黄山,为何在风雨雾中留下不朽诗篇。我们在雨雾黄山行中,感悟到黄山的自然之美。
2017.6.20于重庆江津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1.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2.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3.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4.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5.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6.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7.jpg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7/27153824698.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