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sx886 发表于 2017-8-22 16:19:01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8/2216519550.jpg

“国宝”失联

一个老头子,活到黄土已经埋拢了脖子,倘若还 让许许多多的人从心底里牵挂着,他这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



去年春节过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小插曲,便让我们的老茶友、被称为“国宝”的邹鸿光,深切地感受 到了众多亲朋好友对他的深情厚意。


那天上午,依照惯例,已经用电话约好下午喝坝 坝茶 ( 重庆人把在露天茶铺喝茶称为喝坝坝茶。坝坝茶铺往往都在河边的树林或公园里,总离不开山、水、 树等,有了这些元素,喝茶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味道 )。 不料平素尤为积极的邹鸿光,居然快2 点了还没到。 我就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他咋回事。怪了,电话一拨就通,却没人接;再打,仍是这般。如是者三,长于形象思维的我呀,就有些儿着急了!他毕竟是 70 多岁的老东西了,他那老婆子又去了石家庄一深山大 庙里跟着师傅闭关修行,莫不是这老家伙突然昏倒,人事不省,或者是头脑清醒,却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眼睁睁盯着电话响,却没法动弹!


我把我的想象向众茶友说过后,大家顿时紧张起来,纷纷嚷着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去邹鸿光家实地看看, 晚了一步,谨防后悔终生!



一帮老家伙吵吵嚷嚷,正要起身之际,我又蓦地 提出一个担心,如果邹鸿光果真是如我所料,突然生 病无法动弹,我们就算是爬到他那七楼上,堵在他家门口,也没法进屋呀?破门而入,一没工具,二没力气,那可是铁门哩。三呢?还真没那胆量。



再者,如果事情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发展呢?光 天化日之下,你们这帮老东西,凭啥把邹老太爷的门 砸了?要想破门而入,只有打 110,只有警察,才有 破门的权力和工具。



众茶友一听,也全都怔住了,是呀,你罗学蓬的 担心的确不无道理呀!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 时不知如何是好。



我想了想,说:“有了,暂时不忙打 110。”随即拿起电话,给画坛称之为“邱老虎”的大画家邱呈 业打个电话——邱住六楼,与七楼的邹鸿光是近邻——
先说明情况,然后拜托他上楼去观察一下。不一会儿,邱呈业回话说,他上去看了,门都快敲破了,屋里也没人应个声。好在他有邹鸿光大儿子的电话,他马上打个电话过去,看那大儿子晓不晓得父亲的行踪。



后来才知道,大儿子一接到邱老虎的电话,赶紧四处打电话找父亲。不单自己找,能托的亲戚朋友,全托上了,满江津城都在打电话找邹鸿光。


邹鸿光在哪里?此时此刻,他正在一个朋友家里吃午饭,饭后才想起手机忘在家里了。就在众亲朋同心协力遍寻他不得之际,他正坐在一辆出租车上往家里赶。等他跨进家门,看见手机上那样多的未接来电,打电话一问,才晓得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闹出了多么大的动静!


这让他心中既深感内疚,又瞬间觉得暖意融融。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8/2216523311.jpg
邹鸿光和我不仅是资深茶友,还是多年挚友,曾经有 10 余年时间。他是重庆市人大代表,我是重庆市政协委员,每年去重庆开两会,大都是同车下去,同 车回来。视察、调研、各种会议和社会活动,我们也 在一起,彼此意气相投,相见恨晚,遂成挚友。


退休后,每逢好天气,我俩和一大帮相交几十年 的老朋友,便邀邀约约,去城中巍峨高耸的古建筑奎 星楼旁边的广场上,喝坝坝茶。


坝坝茶个中之乐,妙不可言,连想想都安逸得很! 艳阳高照,凉风习习,我和一大帮老友坐在枝繁叶茂 的银杏树下,喝杯清茶,摆摆龙门阵。倘有兴致,散场后再到旁边几步远近的清平巷里的巴壁馆,随便端它几碗河水豆花,点它个二面黄炒回锅肉、再来个川 汤肉煮丝瓜,或者是上它一大钵浓香扑鼻,鲜美无比 的刨猪汤,整上几杯小烧,吼天动地地甩它几拳……
嘿嘿,这样的舒爽日子,恐怕连日理万机,忙得脚打 后脑壳的这官那长,这老总那老板,都会啧啧惊羡!更莫说我们那些受穷受苦一辈子,早已驾鹤成仙的老 先生、老祖宗,他们呐,更是连做梦都不敢想自己的 儿孙后代,能过上这样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邹鸿光的幺儿自小脑壳灵光,长大成人后在重庆 发展得一马平川,住的是带花园的大别墅。幺儿有孝心,经常开车回津,接父母下重庆去享享清福。可他每次到重庆,呆不了一个星期,就要赶回来,有时甚至是不辞而别。为啥?道理很简单,舍不得奎星楼的坝坝茶!重庆的花园大别墅再好,没人和他喝茶摆龙门阵。


无师自通

无师自通江津人称邹鸿光为“国宝”,已有几十个年头;而我无论是在新朋旧友聚会,或是大庭广众介绍他时, 只强调一个头衔——“江津著名文化学者”。



事实可证,邹老头儿绝非浪得虚名。



由于家庭历史的原因——他父亲是抗战胜利后, 首批赴台参与接收的国军军官——鸿光自小便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14 岁就进江津牛奶场,做了名童工。



邹鸿光谦虚好学,兴趣广泛,知识广博,口锋极健。尤其是博闻强记,在半个世纪之前,便是出了大名的。仅在茶桌子上,就无数次出现过一旦听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马上掏出纸笔,向讲述者边问边记的情景。



他这个活体资料库厉害到什么程度?居然把一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谱》“撕烂咬碎”,全吃进了 肚子里。他不仅把 1955 年首批授衔的10 名元帅,10 名大将,57 名上将和 177 名中将的简历背得滚瓜烂熟, 连 1343 名少将,他至少也能厘清楚三分之二。国民革命军的每一个军,从创建到消亡,包括历任军长和打 过的大仗,他也弄得来一清二楚。


邹鸿光特别能讲,这一者源于他知识杂博,信息 丰富,库存充盈,无论是庙堂风云、时政新闻,还是 历史残简,古今谜案,都满满地装了一肚子。这才有了朋友们的笑谑:“邹鸿光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 听他摆龙门阵,安逸!过瘾!”二是他那张嘴巴,端 的是伶牙俐齿,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平平淡淡一件寻常事,从他嘴巴里出来,那就有了起 承转合,迭宕起伏,生动精彩,抓人得很!有时讲得高兴,他还不忘恰到好处地信手拈来几首唐诗宋词, 元曲小令,这就恰似黑白变彩电,给原本精彩纷呈的 龙门阵,再加上一勺子绚烂醇厚的文学味精。



邹鸿光原本是江津牛奶场的一个资深工人,43 岁才遇上识才重才的好时光,被江津区政府公开招聘为江津区旅游局副局长、四面山镇副镇长。小学毕业的 鸿光,不仅多次应邀登上大学讲台,客串一把教授, 连江津最高学术论坛“聚奎大讲堂”,他也有资格登 堂入室,在陈独秀发表过毕生最后一次演讲的地方口 若悬河,尽情地挥洒一番。“聚奎大讲堂”即乡贤邓 鹤年捐资修建的“鹤年堂”,陈独秀避难江津期间, 曾应邀前来“鹤年堂”演讲。



邹鸿光还是个无师自通,硕果累累的地图专家,江津的许多地图,都是他绘制的。每一份地图,都需 要实地勘测,这其间所吃的苦头,真真是难以想象。



邹鸿光长期担任重庆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他的发言、提案,均是从大处着眼,满门心思想的是 如何“说大话,议大事”(作者所创之谑语,切莫当 真)。他不单关心江津市的交通发展,甚至连重庆的 大交通——那时我等朋友就经常听他把啥子“重庆的出海口”“西南大通道”“米字型构架”“三环快速 通道”“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等语挂在嘴巴上——
每次下重庆参加两会,我总见他背上背个一米多长的皮筒筒,里面卷着的,全是他自己通过实地勘察后,手绘而成的各种规格和标准的地图,而这一切,就是 他到重庆两会上发言的“重点”。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重庆市市长包绪定,带着 计委和交通局的领导会见邹鸿光,让他摊开地图,真聆听他汇报重庆大交通设想的经历。也才有贺国强书记 82 字的批示:“此建议宏观、大气,请计委和交通局认真研究……”
怪诞秉性 今年高寿 73 岁的邹鸿光,是个极有个性的奇人。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708/2216524402.jpg
怪诞秉性

最初他说起自己的一日三餐时,茶友们无人相信, 可时间久了,便再无一人怀疑其独特、怪诞生活的真实性。



因为老伴邱汝元长期在石家庄一处大庙里修炼, 独自在家的邹鸿光,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油 盐柴米酱醋茶亲历亲为。



咋个办呢?他的日常生活,简单,甚至怪诞得令 众茶友瞠目结舌!



主食:把黄豆、玉米、山药、红苕、小米、燕麦、 大米、花生、红枣放在一起,熬成一大锅浓稠的稀饭, 放在冰箱里,每顿舀出它两大碗来吃。除了稀饭,就是挂面,一把 2 斤重的面条一锅下,煮它一大盆,佐料全放进去,吃时就舀一大碗。就这样,他还大言不 惭地对茶友们说,这是他独创的天下难得的美食——
既可口,又有营养。



至于菜,那就更令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根窝笋吃3天,一把藤藤菜,要吃一个星期。他的大儿媳妇来家里,给他炒了一大盆他这辈子永远吃不够的回锅肉,他居然连吃一个月!



最初有茶友听得两只耳朵直扇,啧啧惊叹:“这辈子见过俭省的,可还真没见过像邹鸿光这么俭省的!”


我则对他们说:“我和邹鸿光相交几十年,对他这人太了解。知道印度的苦行僧,西藏高原去布达拉 宫朝圣的佛教徒么?人这个东西呀,只要有了信仰,再苦再累,也不觉其苦累。鸿光这么做,绝对不是寻 常意义上的省吃俭用,而是把吃喝拉撒等必不可少的 生活内容,尽可能的置之一旁,尽可能的简单化。他脑子里整天想的,全都是他自认为的大事、要事 , 生 生把自己修炼成了时下中国一个极

qd豁达是快乐幸福的源泉 发表于 2017-8-23 09:30:43

cccnnn 发表于 2017-8-28 09:02:59

邹老师声音洪亮,人挺好,感觉不出他七十多了,第一次看到邹老师这么多私人信息,作为南部山区的人,真正感谢邹老师这样一群为南部山区做过贡献的人,因为你们的努力,才让四面山,才让周边地区有了发展的机会,谢谢你们。祝愿身体健康,长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马牛书吧特供——【原创】“国宝”邹鸿光,不寻常的江津人~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