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火虫唯爱ni 发表于 2017-11-24 09:06:53

江津画家漆晓勇的艺术人生:以神驭笔、恣情挥洒


          记者 陈婷 实习记者 梁娅婕



漆晓勇介绍画作  记者陈婷摄

创作中的漆晓勇

漆晓勇介绍画作  记者陈婷摄

油画《红色少年》

油画《西行日记》

油画《塔吉克的阳光》

  日前,国家文化部举办“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我区著名画家漆晓勇成功入选。该研究班是结合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实践,开展主题性创作的集体教学和研究,推出一批主体性美术创作的优秀中青年人才。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漆晓勇的画室,走进他的艺术世界。这里有红色少年,阿佤山的姑娘;这里有风雨夜归人,云岭的怀恋、晴朗的天空;这里也有沙滩海浪、三月小雨。岁月如画,缓缓展开。
勤耕不缀的绘画人生
  对漆晓勇而言,四十多年的艺术人生,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艺术永恒的追求。
  少年的记忆是漆晓勇绘画的世界,从接触油画开始,他便被油画的色彩与表现力感染,沉醉其间。早年,他进入四川美术学院的进修班学习。那时,他绘画底子弱,解剖、透视、素描等绘画基础差。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垮,反而更加勤奋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展览,他18岁便成为江津美术家协会的首届理事。
  
  23岁时,他考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期间,他遨游在历史、哲学、传统美学等知识的海洋里,走进艺术世界的深处,探索其中的奥秘。
  2005年是漆晓勇艺术的转折点。他参加了天津美院人体风景研修班,对绘画有了全新的感悟,“经营画面”成了他思考的新课题 。从那时起,他开始着手研究画面问题,分析大师绘画作品,从实践中总结出绘画要回到自身、回到文化,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做到人的精神与绘画技法的融合。
 
  研修结束后,漆晓勇毅然辞去公职,减少与外界接触,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每天创作10小时以上。
创作热情“永不熄灭”
  2012年,漆晓勇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写意精神”油画创作课题班学习。这个研修班集合了全国20名创作风头正劲、具有影响力的中青年油画家。漆晓勇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以“写意精神”为油画创作的学术研究课题,探索着油画的中西融合与东方审美精神的表达。
  寻找、提炼绘画语言的紧迫感,催生了漆晓勇对时间流失的负疚感。哪怕忙到深夜,他也要去画室。“很多文艺创作者下海时说,等我挣了钱再回来,其实回不来了。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持创作的状态。”漆晓勇说。在他看来, 艺术之路没有捷径也没有尽头,只有不惧坎坷起伏而执著追求者,才能有所得。
  

    为此,他经常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发掘自然最本真的诉求,捕捉感知的灵光一现。他用绘画这种语言抒发性情,恣情挥洒,与时代同呼吸,在时光里再创辉煌。2012到2015年间,漆晓勇进入创作丰硕期,仅2012年,他的作品六次获奖并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
一幅画一个故事
  “希望能用自己的‘语言’,讲一个故事,能让别人听得懂,这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漆晓勇告诉记者。他的作品并不蓄意强调细节打动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他营造的画面氛围,用他的绘画语言讲述一个故事。诚然这个“故事”是最能体现他本质的艺术意象。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漆晓勇很欣赏油画创作的“东道西器”之说,即如何处理好东方艺术精神与西方物质材料的关系。他认为在绘画对象的抽象与具象间寻找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象,就是他的一种诗意美的表达。因此,他的画中体现的是豁达的人生观和对油画创作诗意美的探索。

  “绘画的精神品位在画中,又常在画外,更在诗画相生的生活里。”漆晓勇说。多年来,他一边在画室里创作,一边在外写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事业,也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透过他的画,人们能感受到他那种隐约的静观与特立独行,领略到他热爱生活的态度。

漆晓勇简介:
  漆晓勇,重庆市江津人,中国民盟盟员,美术学硕士。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重庆民盟画院副院长,江津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工程研究班成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意精神”油画创作课题班成员。重庆市文艺创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古典油画和当代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展览并获奖,2015、2016年荣获重庆市优秀文艺作品(美术)项目扶持,2016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等。

江津日报


oulian 发表于 2017-11-25 16:31:20

赞一个,江津本土画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津画家漆晓勇的艺术人生:以神驭笔、恣情挥洒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