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发表于 2018-1-12 09:01:09

从高富帅到矮矬穷,看江津曾经的豪门如何走向破落

距重庆主城以西百余公里,江津塘河小镇依山傍水,柔美溪河绕场而过;两岸翠竹葱茂,青山叠叠,绿水悠悠。因其处于川渝黔交通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明朝以来建场,清朝乾隆时期趋于兴盛,自是一番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一而足。。。。。。清晨,缕缕阳光透过葱葱翠竹,一往情深的倾泻在漂浮淡淡雾霭河面;竹排上的老者斗笠蓑衣,蒿杆搅动阵阵涟漪,恰如晨曲里闪亮音符,肆意斑斓了这静谧的世外桃源;明镜般河水倒影小镇惺忪睡眼,几声清脆鸟鸣,吵醒了远方袅袅炊烟。。。。。。这是一个生活着几百户朴素善良人家的小镇,一条青石板路贯穿全镇,早起的人们,或有临街洗头的媳妇,或有倚门吐雾的老汉,或有理菜闲聊的婆婆,或有顽皮嬉戏的小孩。。。。。。间或行色匆匆路人来来往往,轻快的脚步,在青石板上留下几串动中取静的淡淡闲散。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离它3公里外的山间,竟然隐藏着一处规模甚大,建于雍正年间的地主庄园;庄园虽已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登高俯视,3公顷的占地规模,徽式建筑的马头墙,在蓝天绿树下,依然是那么的气派显眼!庄园的直系后人之一出生至今,孤寡独身,一直在那里生活了81年。老人器宇轩昂,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能言善谈,几百年的沧海桑田,家族兴衰,从豪门到衰败,可谓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几十年的个人经历,生活情感,从贵族到屌丝,令听者无不动颜落泪,扼腕感叹!有关这一豪门望族的民间野史,街坊传言,直指庄园的祖先,已经和乾隆皇帝沾上了边,更是演绎出一个手足相残,避祸偏远的传奇,定让你心惊胆战,目瞪口呆!让我们乘坐一叶时间的扁舟,翻开发黄的记忆,回到那与世隔绝,如梦如诗的悠悠遥远,造访古朴纯真土著居民保留几个世纪的原汁原味,聆听惊天动地名门望族挣扎200年的兴衰成败。。。。。。听,一曲悠扬的萧声,如痴如醉,如泣如诉,朵朵音符抑扬顿挫,犹如一枚青涩橄榄,回味悠长处,细品人间冷暖,直面沧海桑田。。。。。。听陪同的古镇相关人士介绍,前段时间一直下雨,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变混了。每年夏天,下河游泳玩耍的大人细娃不在少数;这里山清水秀,依风水讲颇有些灵气,以前水路兴旺,四方八面的商贾物资汇聚于此,又流向该去的地方,打乾隆时起,一直到民国中期,闹热了近200年。我把我们的来意告诉他,希望他可以给介绍些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他说这里以前因为交通闭塞,古镇保护得不错,原汁原味的地理建筑风貌,在西南也算排得上号的。这座古朴苍劲的小集镇,凭借其明清古建筑文化,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风光如画的优雅环境,成为第三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说到这里,他问我们知道这附近有个谜一般的建于雍正年间的地主庄园不?突发的好奇心,当然要追根究底了,他诡异一笑,只说了句,传说中这庄园和乾隆时期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有关,200多年来,庄园里的主人公,留下太多神秘而惊心的故事与传说。。。。。。对岸,清一色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悠悠天地间,淡看沧桑数百年;河这边,新建的仿古阁楼,青灰墙砖影衬下,棕黄色雕花大门睁欣然的眼。水面倒影历史的天空,玻璃擦亮绿树与蔚蓝。徐徐微风皱一池秋水,袅袅炊烟染几家灯盏。慢慢咀嚼这恬淡闲散的古镇雅趣,猜测解读着曾经的豪门望族,是如何寻到这远离尘世的清净之地,避离祸水,将雄心隐埋,陶朱公一般。。。。。。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速度推出本帖的主人公终身未娶的81岁老处男地主庄园老地主儿子传说中与乾隆帝有血缘关系的陈洪佑老先生重庆江津塘河有地主庄园名曰“石龙门”占地超过3公顷始建于雍正年曾经富甲一方传到陈洪佑父辈仍有三百多间房屋上世纪49年后土改开始陈父兄弟七人四个被镇压三个自尽房产被分给周围贫苦农户年幼的洪佑在庄园柴屋居住60余年至今依然因家境终身未娶虽然竹林依旧翠绿庄园早已破败徒余文革誓词语录及红卫兵派系斗争标语现今仍有10多户当地农人居住其间据民间野史及当地传闻这石龙门地主庄园的第一代庄主是乾隆帝的二弟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民间传说中乾隆帝为汉人他登上帝位有狸猫换太子一说这个问题这里先不过多涉及后续中因为这个传说牵扯到帖子中地主庄园会有详细的文字探讨展开发两张图一张是81岁的老地主儿子陈洪佑老先生另一张是百度的乾隆帝图片和老陈的拼图有图有真相有木有血缘关系自己比较先窃认为二人的鼻子和眉眼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且均为双耳垂肩如果把皇帝行头给老陈装扮起特么俨然就是地道的天子相有木有暂时先撇下有关地主庄园及陈姓老先生的话题,我们还是先回到古镇,先去听哈当地父老乡亲是如何谈论这个神秘地主庄园的人和事吧。青石板路上边拍边走,一阵酒香从两扇虚掩木门的人家飘将出来。探头一望,酒铺里一个老汉正吃着香喷喷面条。就这样,和他天南海北的攀谈起来。当问及地主庄园的情况时,他叹声气,一个“惨”字从嘴角嘣出。他说,陈姓地主庄园离这里不到10里地,早已衰败不堪,现在老地主的儿子,81岁的老陈还住在地主庄园原来的柴禾房,老陈是老地主的偏房所生,以前当惯了少爷,土改后家产被没收,和以前的佃农一起下地干活。当时的地主庄园,比现在的规模还要大得多,清朝的时候陈家就开始打井贩盐,肥得流油,有“陈半县”之称。这位老人姓郑,今年72,年轻时候在重庆中梁山矿务局干过,曾经躲脱过两次矿难,死里逃生后,看破红尘,回到古镇老家务农。当向他提起地主庄园81岁陈姓老汉时,他说,这个人土改后就当上了农民,下田种地挣工分。但是老陈很爱干净,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帖帖的,要是一群农民在一起,老陈特别显眼突出。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姑娘看上老陈的,只是老陈的身份特殊,只得敬而远之了。老陈的父亲因成份问题被批斗,最后跳水自尽。老陈最后孤独到老。带着对庄园的好奇,对81岁陈老先生为何终身不娶的满腹疑问,在古镇青石板路上,我漫无目的的徜徉着。清晨的微风,夹杂丝丝懒庸吹拂古镇,这里的居民,似乎永远都是如此闲散,无论世间如何变幻,挂在嘴角的,永远是淡淡的笑容。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明显感觉,陈姓地主庄园是风花雪月,纸醉金迷;还是萧条凋零,凄冷哀婉,这一切的成败兴衰,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在外人面前有些作为邻居的骄傲,更多的,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罢罢罢,也道是,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告别老街,来到石龙门庄园。石龙门庄园,坐西南朝东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园总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13200多平方米,建有房屋520多间,因其规模之宏大,气宇之非凡而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庄园设计精巧,布局科学,匠心独运。庄园是一个由64根石柱和30多根大圆木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满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绘彩描金,九道中门九道关,形成庭院深深的“龙门阵”;两厢穿堂叠殿,十八天井,珠联壁合为“八阵图”,更是蔚为壮观。进入庄园,穿房越院,重重叠叠,犹如进入易经中的“八卦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石龙门庄园是重庆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据江津县志载:清末庄园最鼎盛时,所占土地遍及当时江津上半个县,面积比现在整个塘河乡的一万七千多亩地还要多三分之一,庄主陈宝善因此号称“陈半县”。庄园有房屋五百二十多间,全是青石为基,砖木结构,有内外两层院墙围着,甚是豪华。庄内常年都有保家丁,最多时有一连人左右。制有军服,备有长枪、加慢机手枪、冲锋枪、格蚤龙。据村里的老人们讲,陈家早在雍正年间,官至阁老。雍正末年,皇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深夜召见陈阁老,将陈家的儿子与雍正的公主互换,这就是后来历史上的乾隆皇帝。到了乾隆年间,陈家的二儿子陈家洛被反清复明的重要力量红花会发展为领导人物——总舵主。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一次,在南下浙江的海宁时,亲亲两弟兄打得难舍难分之时,知情人告知实情,兄弟一笑泯恩仇。从此,陈家洛隐姓埋名来到塘河石龙门的茂密森林中,改建了石龙门庄园,并与雍正的公主成婚,过上了隐居生活。石龙门地主庄园如果放在当时的时间背景里它的规模比起国内许多著名的土豪庄园并不算大但是要知道它是建在与世隔绝的偏僻大山里如此规模就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石龙门庄园第三次修建是在光绪年间当时江津地区匪患极为严重为了防止寇盗围绕庄园修建了两层院墙并在后山上建起了碉楼看图片瓦屋顶上高耸的斑驳墙体就是光绪年间修建的防匪墙
徽派建筑与川东民居风格的结合体彰显两个多世纪前它的主人是如此见多识广进入石龙门庄园满眼苍凉破败叫人心里平添几分愁伤据当地人介绍文革期间该庄园遭到毁灭性破坏再加上不断有当地村民私自进去盗取石材木料的事件发生更是雪上加霜这是其中的一间卧房屋脚旁是用青条石拼接而成的排水沟用楠木制成的房门镂空雕花工艺精巧别致试想在如此偏僻之地主人在庄园建造时可以如此注重细节完美绝不是一般的没有雄厚财力和开阔眼界的土地主可以做到再看庄园房子用的墙砖砖结构是夹层中空方式费料但是冬暖夏凉200年前在如此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主人就采用这种在当时属于相当先进的砖石财力先不说没有见过大世面是断断不可能的图上方木门紧闭这是当时的地主小姐闺房走近看雕梁画栋的精工细作依然清晰可见庄主的女儿就住在里面岁月的沧桑毫不掩藏地留在房梁壁墙上那些烟熏火燎的黑色印迹中断垣残壁上灰褐色石级青苔沾染幽暗的光破败不堪里叹然于曾经的辉煌石龙门地主庄园里的房间墙壁砖砌是主人和家眷住的地方但凡墙壁是篾条为筋外用泥筑皆为家丁和佣人居住场所即使泥筑为了坚固耐用筑之前泥土也是混合糯米浆加稻草如此奢华十足的高大上图中为家丁头目的住所木门上顽皮小孩留下的涂鸦“梦想是注定”让我看见童心里蕴含的渴望身临其境感喟不已触景生情回味悠长光线透过天井以及各个残存的门洞悄无声息的洒在斑驳着伟人语录的残垣断壁上惨白了疯长青苔地上杂草的脸从庄园前厅可以看到庄园前的院坝和堂屋堂屋两边有对称的厢房从走廊又可以走到小花厅和别院不知不觉之间已经“穿墙而过”故而石龙门庄园有“门扇数不清”之说“小的时候数着玩,可能有三四百扇门吧。”庄园老地主的儿子81岁陈洪佑老先生如是说解放后政府将庄园没收分给村子里的农民居住他们的子孙至今仍居住在这里正在生火烧饭的村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相当淳朴而善良当拍摄后敬烟给他时他不好意思笑着说免费给我照相还要让你们破费经济这怎么行他的话语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纷繁复杂现实中的我除了感动就是感慨注意看图中正对天井的凹型石槽铺底的石板是石龙门地主庄园的一宝它看去与普通石头无异但久旱之后要下雨或久涝之后要天晴石板上就会出现犀牛的图像如此玄妙的情景也得到当地村民的证实他们说久旱下雨或久涝天晴之前先是身子然后是头、角和四条腿一只睡卧着的犀牛就会缓缓浮现对此81岁的老地主儿子陈洪佑先生说他曾经听家里老人说过原来天井之上建有挡雨棚那时候因为没有暴露在外犀牛显得更加清晰诸位如此现象该作何解释迷一样的地主庄园还有好多奇怪的现象至今无法解释江津现存的其它地主庄园都按土豪标准修建仅此庄园是按照皇室九门九道关和十八天井的标准修建并珠联壁合为“八卦阵图”庄园到处是断垣残壁以前为防匪患而修筑两道厚厚的院墙也不复存在据陈洪佑老先生介讲早些年村民修房、修路的石材均取自石龙门庄园的院墙奠基石石龙门庄园之所以要按八卦图构造修建传说中还是与乾隆皇帝有关当年陈家洛带着公主隐姓埋名来到塘河按照习武之人的传统以阴阳八卦修建了庄园故而庄园独特的格局、布置既不失皇家威严又不失其总舵主的身份地位当然这只是传说信或者不信不重要只是为何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按照皇家的标准来修建至今仍然是个迷石龙门庄园的主体是由64根超过9米完整而非拼接的石柱和30多根大圆木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曾经是一色的石梯和石栏杆遍布于正厅、门楣,客堂、戏台,碉堡、花园庄园如此之多的石头柱子让人目瞪口呆见的地主和豪门庄园从南到北也不少最多是大门用石头柱子支撑而且其位置还是在县城中心不是农村更不是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山区譬如大邑刘文彩庄园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处于荒郊野岭的石龙门庄园从内到外如此大规模的石材使用确实少见令人费解废墟中的细节昔日庄园的精致与奢华由此可见一斑石龙门庄园旁边有两棵100年以上的荔枝树味道纯正在相关资料上方圆一百里内也就此地有种荔枝的传统就是在古代荔枝也算皇家供品产地主要在广东福建一带荔枝、龙眼现在也是塘河镇远负盛名的特产或许当年的种植跟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庄园有关住在石龙门庄园里的农家乡亲平时经常在庄园原来的前厅堂屋聊天,喝茶在宽阔的前厅他们饶有兴趣的摆谈起庄园故事石龙门庄园经过了三次改扩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第一次修建在雍正年间,当时陈氏先人花钱购买了康家的老宅,进行了扩建,规模也不大,仅能居住数十人。第二次修建是在乾隆年间,高祖陈宝善是一个贩马出身的商人,主要从事盐业、开钱庄等生意,积累了一份丰盈的家业。据说,方圆40公里的田地都是陈家的,拥有佃农数千人,一年收租达万担。在他主持家业的时候,他在对庄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奠定了石龙门九道中门九道关和十八座天井的“八卦阵”格局。第三次修建是在光绪年间,当时为了防止寇盗,围绕庄园,修建了两层院墙,并在后山上建起了碉楼,听陈洪佑老先生讲,自他5岁记事起,每天都看见20多桌人吃饭,他从未走完过所有的房间。石龙门庄园能扩建到占地13200平方米的巨大规模,是因为高祖陈宝善和清朝官府合作贩盐,生意兴隆。荔枝和龙眼当年为皇室贡品九门八卦当年都为皇室规格贩卖私盐当初是杀头的罪庄园主人居然可以跟朝政合作疑问疑问一个接着一个庄园主后代老处男陈洪佑老先生与养尊处优的优越环境隔绝了接近70年这期间他一直过着下地种田的农人生活同样的务农将住在石龙门地主庄园两位乡亲图片和陈洪佑老先生图片拼在一起那种儒雅的贵族气质明显的鹤立鸡群。。。。。。石梯两侧杂草丛生一堆柴禾寂寥无语懒懒靠在破败不堪老屋深褐色木板墙上微风过处树林挲挲作响杂雀鸟鸣叫此情此景耳闻目睹内心不由为之一紧这就是陈洪佑老先生居住了60余年的家它位于石龙门地主庄园围墙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以前老地主时期这房子是为厨房专门堆放柴禾用的解放后庄园被收缴上百间房屋分配给了村里的农民然后将这间柴禾房分给了他这一住就是一个甲子了几声敲门侧耳细听木门缝隙中传来稀疏轻微响动吱嘎一声一个半裸的消瘦老人出现在眼前他就是曾经的公子哥显赫一时庄园主的儿子陈洪佑老先生此时此刻就是竭尽卤煮全部的想象力也无法把他和曾经富甲一方的地主公子联系在一起幽暗房间里几件摆设虽然陈旧倒也干净清爽石头搭建灶台烟熏火燎泛幽幽岁月沧桑一只铁锅空空如也黑乎乎火钳和灶铲孤零零的被撇在地上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站在6根超过6米由整块青条石打造而成的支柱支撑的地主庄园前厅老陈侃侃而谈我分明见他眼里闪烁骄傲的光这里是以前他父亲设宴款待来客以及请戏班唱戏的地方打他记事起基本每天都看见这里人头攒动20多桌宴席是隔三岔五的摆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小时候父亲给他请教书先生在庄园家里启蒙11岁时父亲把他送到重庆城里(现南岸区)读书读的是南山中学(广益中学在山上,位于现在的广益中学下面)一年后父亲又把他转到江北的一所学校读书后来家道中落父亲跳水自杀他也回家当上了农民就再也没读过书“小的时候喜欢玩鸽子为此没少挨父亲的骂”猛吸一口烟陈老先生幽幽的回忆着过往“等长大真的想读书,又没有机会了”八十一岁的陈家后人陈洪佑老先生,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文化,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农村人,说话却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气质儒雅温文,清爽而极具亲和力老人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却独自一人生活在庄园内一处的内外两间、木制结构的偏房内,独遗于世,傲然世外。他是偏房的儿子,从小又送到重庆城读书,偏房的儿子也有如此清爽儒雅之气,可以想象那些真正的入室弟子该是何等人物。陈家高祖陈宝善是一个贩马出身清朝官府合作贩盐的商人,主要从事盐业、开钱庄等生意,积累了一份丰盈的家业。据说,当时方圆40公里的田地都是陈家的,拥有佃农数千人,一年收租达万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陈宝善当时与清朝官府合作贩盐的事。按照当时的律法,贩运私盐是重罪,可陈家高祖陈宝善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其中的原因,确实耐人寻味。。。。。。陈洪佑老先生说,陈家之所以兴旺,秘诀乃是勤俭持家。“守成不易,创业犹难,子孙勿立奢华。”这句陈家的祖训,陈洪佑3岁时就会念。陈洪佑终身未娶主要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在那个政治挂帅时代地富反坏右5大阶级敌人中地主是排在第一位的谁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阶级敌人”在80年代曾经有乡亲给他介绍了个寡妇相处了一段时间老陈看不上眼人家从此老陈就再没有涉及过个人问题孤独的过着自己的平淡生活与老陈摆谈中明显感觉他有顾忌不愿意话题涉及他的家族太多,太深也许经历几十年的沧桑他更愿意将属于自己家族的秘密隐藏于心他的语气很平缓仿佛在叙述着别人的故事看不出哪怕是半点抱怨命运不公的情绪他说现在的政策很好闲人一个国家还给他每月一千多的养老补贴他知足了陈洪佑老人应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如同这古老而神秘的庄园藏着太多的秘密希望有一天能得到他的信任更进一步听听他和他的家族的故事或许这是解开这个古老庄园谜团的唯一机会全文完谢谢观看
本文来自头条号“侃图索话”

历史的课代表 发表于 2018-1-12 09:17:28

古今多少事,尽付谈笑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高富帅到矮矬穷,看江津曾经的豪门如何走向破落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