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765011277 发表于 2018-1-24 11:58:10

白沙镇有座张爷庙,建筑特点全国罕见

外门雕花彩绘双重防火墙大门  一座古城,十里古街,百年风云,千载流传……在白沙镇聚福街,有一座古建筑名叫张爷庙。它建于清末民初,当地人提及,言语中总流露出自豪,不仅因为它是白沙唯一现存较完好的原型原貌的殿宇框架庙,更是在白沙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整个张爷庙红墙青瓦,殿宇巍峨。房屋依山形地势气脉构建,宏伟高大,庙宇为石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1000余平方米,采用四合院式布局, 殿堂左右各有一间厢房,是由当时屠宰行业人员筹资修建,供奉行业鼻祖张飞,因此名为张爷庙。独特双重封火墙来到张爷庙,首先映入眼帘是大门上方刻着的“羲尽桃圆”四字,古拙高雅,遒劲超逸,相传为当时县内著名书法大家所书。大门古朴厚实,上面被火烧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据记载,1934年,白沙镇发生大火,火势持续了近两天。全镇街道房屋烧了十之八九,原本繁华的街道,变成一片焦士,但位于街心的张爷庙却逃过一劫。究其原因,它修建有全国罕见的双重封火墙。彩绘雕刻精湛整个庙宇分为前后两个建筑群。前院六间为修改后楼房,砖瓦结构,一楼一底,宽约4米,长约9米,前院与内发之间设有石阶七级。中间一个大内坝,约400平方米,由青石板铺成。穿过石坝,再走上13级阶梯,来到正殿,全殿皆由石木修成,抬梁式构架,8根大根柱撑起整个庙宇。房屋上有彩绘,前檐墙有木花窗,雕刻技法精湛。大殿还有龙头雕刻,两侧有天井,由风火墙构成。屋面为硬山顶,是研究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张爷庙在白沙抗战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聚奎书院和白沙镇区立女子初级中学校曾在此办学,白沙镇区立女子初级中学校在张爷庙的办学时间长达19年。在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期间,张爷庙还接收了许多流亡的师生,并安置国民党伤兵。2009年,张爷庙被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津乃至我国抗战时期的教育状况,尤其是白沙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江津日报 记者 荆德有 通讯员 朱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沙镇有座张爷庙,建筑特点全国罕见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