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仙 发表于 2023-2-27 08:51:49

405厂的往事新篇:不同角度展现三线建设中405厂艰辛发展过程

昨天,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区政协办】尊敬的各位领导:您好!定于明天(2月23日、星期四)上午10:30,在区政协3101会议室,开展《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新书座谈会暨赠书活动,请您参加。烦请收到短信回复能否参加,谢谢!”于是,一大早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公交车前往位于江津区滨江新城行政中心的政协会议室。由于时间还比较早,签到表上只有何德高老师到了,接着江瑞光、邹开培等老领导们陆续到场,在邹开培老师的介绍下得知,我们厂今天有5位作者代表参会,我们405厂入选作者一共有尚衍修,江瑞光,何德高,柳妙柏、刘恒森、邓新华、袁凤冰、邹开培等8人。每一位作者把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往事记录整理成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三线建设中405厂艰辛发展过程,往事历历在目,三线建设虽然已成为回忆,但为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腾飞、新希望,三线人依然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上,无私付出、奋勇向前,谱写着新的篇章。















       江津是文史资料的富矿之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为江津沉积了丰富的文史资源。《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包括了四面山旅游开发、三线企业建设及文史新发现三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汇集了历史资料,具有独特而珍贵的史料价值。
      其中三线建设部分共有近20家三线企业41篇文章。江津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三线建设遗址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分布最广的区县,三线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由农业大县向工业重区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文史记录、展现了当年的三线大军,积极响应中央和毛主席“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背起背包,爬山涉水,来到西部偏僻山区,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为加快国防军工和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的出版,告诉了三线人,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一名三线人江津娃,我也感到自豪和骄傲,一切地付出,一切地艰辛,都是值得的!










江津娃(原创散文诗)




母亲记忆里的那年七月,晨风显然已褪去了夏日的炙热,一声啼哭划破黎明的宁静,历经沧桑的双亲老来得子,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容,捧在掌上视若明珠。
人们心里的七月是红色的,七月是硕果累累的,于是乎取名红,就像山坡上熟透了的高粱穗,一个平凡的江津娃生在红旗下,迎着东升旭日茁壮成长。
云舒云卷多少个七月悄然溜走,带走了七十年代的童真,八十年代的美丽少年,九十年代的逐梦青春,一年又一年长江水富硒粮养育着江津娃,三线人军工情铭刻在娃的心里,传承着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接过三线建设的接力棒,担负起代代相传的使命砥砺前行。
就在那些年,经历了国企改制、下岗大潮,走过激流勇进的经济崛起,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迎来智能制造、科技城……我是一个江津娃,我也是一名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春风又绿江南岸,长江要津崛起了一座座大桥,城市盼来了轨道交通、高速列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新城……一个又一个的七月硕果,一步又一步的迈上新台阶,川流不息的几水滋润了这片热土,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江津娃。

https://mp.weixin.qq.com/s/4QGEj4qtuSa6IdIrkht0qA






爸爸的三线魂(原创歌词)




红色岁月的那一年,热血儿女奔三线,年轻的你背起行囊,把家安在了山沟里面。不怕开山凿石露宿风餐,披荆斩棘肩扛手搬,煤油灯点亮黑夜,青春的火焰映红了天。
杨柳依依又绿江岸,轰轰烈烈干生产,风吹星移萦绕相伴,厂子活在了山沟里面,造出了枪炮让列强胆颤。山川无恙家国平安,你用生命做礼赞,铸就三线魂守在大山!
爸爸的叮咛响在耳边,三线情怀薪火相传。爸爸的三线精神,是永远传承的信念!

作者:袁凤冰重庆诗词学会会员,江津区通俗文艺研究会、区作家协会、区诗词学会、区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05厂的往事新篇:不同角度展现三线建设中405厂艰辛发展过程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