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婆婆
毛线婆婆作者:耕牛
在外西步行街,我有一位邻居老奶奶,非常慈祥,有趣,同时她的一生又充满神秘与传奇。
她是做毛线批发兼零售生意的。一辈子和毛线打交道,心灵手巧,固然织得一手好毛衣。天天早上八点准时开门营业,晚上吃过晚饭后才关门回家。如果某天遇上新学织毛衣的顾客,常常会弄得很晚,很晚……不论春夏秋冬、天晴落雨,几十年如一日。街坊邻居,男女老幼都习惯亲呢地尊称她——毛线婆婆。
毛线婆婆有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孙女,大的叫欣悦,小的叫漫琪。她们长得十分斯文、秀气,着实可爱。她门市后面有一个莫大的库房,所以一条街的小孩都喜欢去她们家玩。偶尔,遇上她们下货,入库或出库,毛线婆婆会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走走走!今天不得空!”;偶尔,遇上下雨,或生意冷清的时候,她又会热情洋溢地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她家做客。于是我们都习惯了这毫无恶意的呼来吼去。
毛线婆婆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并且井井有条。即使街上漫天散发的宣传广告单,她都不会轻易丢掉。她会细心地收集成叠,利用空闲时分,教我们折叠小纸盒。她折叠得那么认真,我们好奇地问:“毛线婆婆,折这个有什么用呢?”她耐心地给我们解释,吃饭时放在餐桌上装骨头渣子等小垃圾,既节约又环保。
我们与欣悦、漫琪在一起玩耍,偶尔会发生矛盾,甚至产生冲突。毛线婆婆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路,第一时间冲上来阻止“战争”的升级。她最爱说的一句,“好邻居,天天见。”继而教我们唱那一首熟悉的儿歌《小鱼儿》,虽然她领唱,唱跑了调,但还是非常认真自打节拍咿咿呀呀地哼唱:一条鱼儿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看见她那滑稽的表演,我们忍不住笑了,欢快地跟着合唱起来,大家又很快忘记了“仇恨”,嘻嘻哈哈的和好如初。
我们理所当然成了毛线婆婆儿童款毛衣的专业“模特”,试穿新毛衣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她会用数码相机帮我们拍很多的照片,但是摄影是一项挺不简单的工作,造型、角度、光线、神情等等都十分考究。毛线婆婆在拍的过程中,时常会讲述她那一张照片都没有的童年。什么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我们津津有味听着她那苦涩的少儿时代,但是她述说得一点儿都不忧伤,反而让我们读懂毛线婆婆幼小时候的勤奋与努力。
毛线婆婆简直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她没有上什么学,后来,她却读了很多的书,什么四书五经,中国四大名著等等,她都通通看了个遍。大概是她做生意经常写写算算的缘故,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她让我们了解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与历史典故,但是不知是岁数大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她经常犯浑。出题考我们,自己却忘了答案,有时还恭恭敬敬的请教我们这些“小老师”。竞答题环节,我们总是互相为难对方,有时弄得毛线婆婆,半天缓不过神,但她总是那么执着,如果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答案,她会举手投降。当我们悄悄告诉她答案,她又咯咯地傻笑,喃喃自语:“我怎么这么笨呢?”表现优秀的小朋友自然会获得更多奖励。分发零食给大家享用时,总会告诫:零食偶尔吃点解馋可以,多了就不行。买零食一定要上大超市去购买,先看保质期与生产日期,食品安检否,妥善保管收银小票等购物常识,这样才会有保障。
我们在毛线婆婆的故事会中渐渐地长大了,她慢慢的老了。中等身材的背也开始佝偻了,老光眼镜都不好使了,老是求助我们穿针引线。岁月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足迹,留下一道道皱纹,皮肤早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与弹性,听力大不如从前,满头银发更是她光辉岁月的写生。是退休的时候了,外面世界那么大,该出去走走。一边廉价地处理货物;一边面红耳赤地学起了年轻人都头疼的英语,“鼓捣摸你!”(Good morning!早上好!)……智能手机也耍得溜熟,大概是在准备畅游世界的路上。
当明媚的太阳悄悄地走向山的尽头,她灿烂的颜色变了,暗淡了却也浓烈。目送爷爷搀扶着毛线婆婆一路回家,渐行渐远的身影,掀起一抹空灵的遐想……
二零一八年五月一日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