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惠耳助听器:耳朵听不到比眼睛看不见更可怕
我们往往会注重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听力健康的重要性,不了解听力问题可能引发的危害。听力有损失,大脑需把更多精力聚焦在聆听上,需更努力地破译听到的声音,使交流变得更艰难。出现听力损失后,如不及时治疗,则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一项研究表明,会比普通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5倍。此外,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抑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变得依赖他人。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是弥补听力障碍的设备,很多人觉得戴助听器难看,拒绝主动佩戴它。其实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一样,既方便,又能极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听力受损时,患者可能听不到开水烧开的警报声、听不到马路上车辆过往的声音等。长时间听力下降,这类患者还会存在言语辨识能力下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听障患者在日常交流中出现‘听到声音却听不懂’的情况,大脑的处理能力也会因此下降。在这方面,视力下降的影响不会这么严重。另外,对于儿童来说,听力受损还会限制其语言发展和信息的获取。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对语言认知能力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就像视力下降要戴眼镜一样,听力下降也需要助听器进行矫正,并且同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助听器听力有问题需要戴助听器,这已经是常识,但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佩戴助听器呢?听力受损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患者是否需要助听器,以及是否需要人工耳蜗。“一般情况下,听力损失了25分贝就会出现交流困难的情况。这时,就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辅助听力了。理论上来说,不论单侧还是双侧听力减退,无论是传导性还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只要听力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影响语言发育,并且不能经药物或手术方法加以矫正,都是需要佩戴助听器的。”大部分听力损失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长时间听力缓慢下降的结果,此类患者一般存在言语识辨能力下降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坚持佩戴助听器,来提高其语言分辨能力。“通过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语言分辨率会逐渐加强,但是具体改善的程度,需要配合合理、耐心的适应过程。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听障患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坚持每天佩戴助听器。”最后提醒一下,助听器只是声音的放大器,本身并不具备分析、转化的功能。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助听器进行适配。分享 我知道了 知道啦! 嗯,知道了 谢谢分享 知道了 我知道了 知道了 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