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杂耍:百年历史,代代相传
他们每一次表演,都会让人为之一惊。◈他们每一次登台,都会成为大众焦点。◈他们就是民间杂耍艺人。◈杂耍的存在不仅会带来欢乐,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本期,书菡寻非遗带你走进白沙杂耍,去一探演员身上的“真功夫”。
白沙杂耍,是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一项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白沙杂耍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古代杂技、戏曲、魔术的活化石,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对于白沙杂耍,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历史。
杂耍表演道具
白沙杂耍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龙祥自幼便跟随父辈学艺,苦练10载,后在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多地进行表演。在40年时光里,将白沙镇民间绝活带向全国各地。
李龙祥出生于1964年,打一出生,他就在一个“绝活世家”里,对“杂耍”这门民间技艺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杂耍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青年时期,李龙祥就开始独自“跑江湖”,在重庆各地乡、镇、农村的红白喜事、春节闹元宵上进行演出。
从那时起白沙杂耍的名声慢慢地响亮起来因为表演形式丰富,演员往往在高空进行各种高难度工作表演,惊险刺激,深受老百姓欢迎和喜爱,演到哪里都掌声雷动,喝彩连连。
百年传扬白沙的杂耍技艺在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中创造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文化成为了白沙一块亮丽的文化名片
非遗小知识杂耍知多少杂耍从秦汉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杂耍核心节目——猴子爬高杆;
孩子初学从4岁开始,最大年龄不超过13岁;
杂耍适用场景:婚庆、店庆、贺寿、白事等。
书菡有言:“质朴的舞台上,白沙杂耍传承着千年的古韵,展现着今日风采,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气息交织,仿佛穿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民族的智慧与骄傲。”
来源:书菡寻非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