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解忧:江津法院发出首份《信用修复证明》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积极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首次向主动履行欠款的某民营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为企业消除历史包袱,帮助其顺利通过银行和招标单位的信用审核。资金周转出问题拖欠款项被执行
日前,重庆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承接了重庆某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发包的园林景观工程。竣工结算后,重庆某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拖欠劳务费10万余元。达成调解协议后,该公司仍未按约履行。
2025年5月,重庆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向江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按程序对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冻结其银行账户。
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向法院表示,拖欠劳务费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公司正在筹集资金投标,一时周转不开。鉴于双方系多年合作伙伴,江津法院积极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该公司于和解次日将欠款支付完毕。法院按程序予以结案,并解除对该公司的全部执行措施,屏蔽其执行信息。
执行信息成阻碍修复证明解烦忧
刚刚履行完毕,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焦急地向执行法官表示,虽然法院网站的执行信息消除了,但银行和招标单位在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还能查到执行信息。其公司的贷款审批和项目投标这两天正是紧要关头,一旦错过,损失较大。
考虑到外部平台采集的信用信息与人民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信息更新同步存在时间差,为避免被执行人继续受到不必要限制,江津法院积极研究探索,及时为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说明其已经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义务,案件已经执行完毕。
有了这份证明,该公司顺利通过了银行的征信审查和招标单位的信用审查,顺利获得银行融资。公司负责人打来电话向执行法官连连道谢。
发出信用修复证明旨在不断探索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被执行人重塑信用,尽快回归正常经济交往。下一步,江津法院将继续立足工作职能,既精准适用失信惩戒措施,又注重为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和个人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江津法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