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当“夏”!双福工业园持续向新 向智 向强↑↑↑
热浪翻涌,奋战当“夏”!走进双福工业园,一条条道路宽阔平整、四通八达;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正酣;一个个项目加快推进、落地见效……繁忙的生产场景、奋斗的建设现场,绘就了一幅园区企业夏日奋进图。
政企联动 工业增长底气足
在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利建桥”)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贴片机精准放置LED元件、焊接机快速焊接……一幕幕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目不暇接。
“在园区的帮助下,我们进行了数字化车间改造,车间改造后,产品合格率从97.33%提升至99.43%,生产效率提高了22.5%,企业也赢得了更多的订单,今年前6月公司产值超3亿元。”嘉利建桥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重庆五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信机械”)的生产车间内,同样一片繁忙,一辆辆崭新的摩托车经过组装、检测、装配等工序后逐渐成型……
“公司今年订单量比较饱和,前6月产值同比增长超60%。”五信机械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订单和业务的不断增长,我们投资2亿元进行四皆摩托车整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后可以更好地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两家企业的忙碌景象,只是园区企业夏日奋进的一个缩影,在双福,像这样忙碌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奋勇争先,为园区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以来,园区将稳增长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出“精准服务、助企纾困、政策赋能”的“组合拳”,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数据显示,前6月,161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190亿元,同比增长9.8%。
项目攻坚 产业升级动能强
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总工程量已完成超85%,建成后将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引领整个区域数字经济提档升级;晶帆光电LCOS光阀芯片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生产线设备智能化更新改造;东升印刷基地项目、智能中央厨房设备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已投产,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放眼园区,一个个项目“拉满弓”“上满弦”,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起了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项目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双福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的同时,紧盯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资,推动要素资源向项目加速聚集,确保项目引进“好”、推进“快”、保障“优”。
数据显示,前6月,园区新引进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17个、新投产项目16个,64个在库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同比增长27%。
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新优势
走进重庆自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行者科技”)展厅,整齐排放的“小黑盒”映入眼帘……
“这款硅光陀螺作为国内首款全国产化产品,不仅具备传统光纤陀螺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等特点,还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等优势,性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自行者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公司深耕细分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练就“硬核”实力,拥有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
在双福,像自行者科技这样的企业在园区不胜枚举。渝丰科技研发“会说话”的网络神经电缆,产品销售覆盖中东、东南亚等地;润通科技自主研发的双燃料发电机,有害物质和碳排放相较于传统发电机降低20%;重庆云宸自主研发的超级混动电池系统助力长城混动重卡节油率高达15%至25%……这些企业正用创新攻克着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和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创新成果争先“涌现”,折射出园区澎湃的创新动能,也侧面反映了园区培植创新创造沃土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园区不断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为企业科技创新添动力、增活力、强实力,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科技型企业733家、专精特新企业1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认定重庆市智能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26个。
如今,一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园区正在加速崛起。面向未来,双福工业园将紧扣“一枢纽三高地”奋斗目标,以新架构、新血液、新布局催生园区发展新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双福工业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