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二妹 发表于 2025-8-14 09:46:51

江津:国营晋江机械厂(5057)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美国的航空母舰时常出现在我国领海周围,对我们东南沿海造成严重的威胁,昔日的苏联老大哥也陈兵百万于边境地区,我国同时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为了加强战备,1964年的经济会议上,我国决定改变当前的工业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的工业大调整,“三线建设”由此展开。

重庆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区域之一,而江津成为重庆三线建设时期的主阵地,共有19家大小三线企业落户江津。1965年,五机部在重庆地区着手兴建59式100毫米高射炮生产基地,共有11家工厂组成,包括总装厂和零部件加工。1966年初,五机部决定把太原机床厂(247厂)内迁到重庆,包建一座大型铸造厂,为重庆地区的高射炮厂生产铸件,副包厂是嘉陵机器厂(451厂)。经过两个月的勘测、采点,将厂址选在江津县杜市新场公社大塘大队桃子沟(今夏坝镇),取厂名:国营晋江机械厂,军工代号:5057,对外通信地址:重庆6573信箱。(当时的第一厂名为黑色金属铸造厂,第二厂名为晋江铸造厂)

1966年10月,国营晋江机械厂正式破土动工,设计单位是第五设计院,基础建设工作由206部队第6工程处负责,后来从越南回国的0091部队也加入到晋江机械厂的厂区建设。除了第六工程处、0091部队。还有来自各对口单位、当地政府动员的民兵、社员共数千人参与建设。厂区建有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在半山腰。民兵和社员被变成民兵连,实行军事化管理,他们自备干粮,主要参与“三通一平”作业。建设期间,条件异常艰苦,建设者们住的的席棚子、大通铺,一个工棚里面住几十个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就是小溪里的水,为了早日完工,他们昼夜备战,克服各种困难,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一排排生产车间拔地而起,1967年9月,基本完成建设。

1968年2月,晋江机械厂开始试生产,前期主要任务是为59式100毫米高射炮生产配套铸件,在70年代开始为54式122毫米榴弹炮等火炮提供铸件,大部分产品送往双溪机器厂(147)。

八十年代,国际形势有所缓解,三线建设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三线工厂纷纷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改为生产民品。国营晋江机械厂也开始探寻民品市场,更名为国营重庆铸钢厂,事实证明,晋江的转产是成功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为重庆矿山机器厂生产铸钢件,其实重庆矿山机器厂本身有铸造车间,然而当时重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铸钢车间的炼钢炉就是“电老虎”,电力都是优先供应军工企业,所以国营重庆铸钢厂成为重矿的扩散协作生产厂,这项业务持续很多年。



八十年代,成为5057厂最为辉煌的时候,生活区建的也非常完善,有自己的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技工学校、商贸大楼、电影院、体育场、灯光球场、招待所等,因此当时在这里的工作者生活条件还是很优越的。2003年,为了迎合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需求,5057厂和其他9个大型三线工厂改组重建,整体搬迁。随着5057厂最后一台制氧设备从桃子沟厂区迁出,晋江老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如今5057厂各个时期建设的厂房依然矗立在那里,伴随着栀子花开,梧桐叶落,这里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来源:历史搬运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津:国营晋江机械厂(5057)

江津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