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493|回复: 0

重庆迈进味业:二百多年烟火,一盏不灭的重庆味觉灯盏

[复制链接]

199

主题

211

帖子

1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45
发表于 2025-10-23 17: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从1815年长江畔的第一口酱缸算起,迈进味业的故事,已经在重庆的烟火气里浸淫了210年。这不是一段简单的商业传承,而是39代人用时光熬煮的“味觉修行”,让一门手艺从灶台边的私藏,变成了镌刻着重庆基因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的起点,或许只是一位匠人对“鲜”的执着。在没有现代添加剂的年代,黄豆要选颗粒饱满的本地品种,制曲需等晨露未晞的微凉,晒酱要候着重庆特有的伏天烈日——每一步都慢得像在与时光对谈。这份“慢”,不是效率的缺失,而是对味觉本真的敬畏。就像老重庆人熬火锅底料,非得等牛油熬出焦香,香料的魂才能被彻底唤醒,迈进味业的酱、醋、腐乳,也始终守着“足时、足料、足心”的老规矩。
传承从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制,而是带着敬畏的创新。当年轻一代掌门人接过酱缸的“接力棒”,他们守的是“匠心”,破的是“陈规”:引入现代化的洁净车间,却保留着手工翻晒的“看天吃饭”;开发适合年轻人口味的低盐酱油,却从未改变传统发酵的核心工艺。他们深知,所谓“守护”,不是把老手艺放进玻璃罩里供奉,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的餐桌上,依然能唤醒重庆人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如今,迈进味业的酱缸里,酿的早已不只是调味品。那是重庆人晨起佐粥的腐乳香,是宴席上提鲜的酱油鲜,是寻常百姓家厨房里,那股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家乡味”。它像一盏不灭的味觉灯盏,照亮了重庆的烟火人间,也让这座城市的味觉基因,在时光流转中,始终鲜活如初。
这盏灯,从1815年亮到今天,还要由无数个“下一代”,继续点亮下去。因为它守的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座城的味觉根脉——只要这口鲜还在,重庆的烟火气,就永远不会消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