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康清莲副教授日前赴国家级名胜风景区重庆江津四面山考察,谓朝源观山门上镌刻一副奇联距今已1200多年(写于唐德宗年间),尚无人解,属余试解。余不揣浅薄,试解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联曰: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横批:荡荡自清 此联系运用多音法所制。我的读法是: 善茅(mǎo)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 习三乘(shèng),乘(shèng )乘(chéng),乘(chéng)乘(shèng),乘(shèng)乘(shèng)乘(chéng)。 此联的平仄格律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注释] 善:好,好的。 茅:草名。亦作“茆”(音mǎo)。在这里为了平仄和谐读mǎo 。茅属禾本科。可盖屋,因以指代草舍、茅庵。苏轼《月华寺》诗:“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茆三间。”《水浒传》第一回:“自白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 长:多音字。①读cháng;②读zhǎng 。 习:学习,研习。 三乘(音剩):道教语。谓以元始天尊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灵宝天尊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是指修行方法和解脱的途径。《云笈七籖》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乘:①读shèng。佛教语。梵文Yāna的意译,音译“衍那”、“野那”。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载众生的到达解脱的彼岸;实指佛教所说的修行方法、途径或教说。佛教所谓的三乘,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②读chéng 。升也;登也。《释名·释姿容》:“乘,陞也,登亦如之也。” [试解] 上联言,要用好的茅草盖庵(观)修行,好的茅草长得长,要往长长,要长得很长,要长长地长;下联言,要精心研习三乘之法,这种解脱之道要不断升位(小-中-大),要不断升位这种解脱之道,每种解脱之道都要升位。 此联作法为多音法。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通过“长”、“乘”在联中的音调变化,来表达隽永的联意。此联联语与朝源观可谓雅切。对仗工整,音律和谐,造语新奇,妙趣无穷。 2007.9.5 于方悟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