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江津在线 网站首页 江津概况 城市概况 查看内容

江津工业的“数字记忆”

2009-7-20 00:00| 发布者: 江津在线婷婷| 查看: 1072| 评论: 0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津工业的发展历程,有许多的风风雨雨,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够得讲哦。”   7月14日,在区经委退休支部办公室,满头白发的张美荣老人边喝茶,边不慌不忙地对记者说。今年75岁的张美荣,退 ...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津工业的发展历程,有许多的风风雨雨,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够得讲哦。”
        7月14日,在区经委退休支部办公室,满头白发的张美荣老人边喝茶,边不慌不忙地对记者说。今年75岁的张美荣,退休之前的职务是江津县经委主任、工交部长,30余年都在和江津工业打交道,退休15年来也一直关注江津工业的发展。
       “数字最有说服力,我就来看看60年来不同时期的几组数据吧。”说这话时,老人掐灭了手中的烟头,拿出了抽屉里的一本小册子。在老人的指引和讲解下,记者翻开了《江津县志》和历年的江津报刊杂志。

        数字:从1966年到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仅为5.23%。
        背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江津工业经济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江津距离重庆主城近,交通便捷,物产和资源丰富,所以,江津工业的萌发比较早。”张美荣说。
        据《江津县志》记载,明代,江津就以铸造业著称,曾制造3门口径47-60厘米的大炮。清代,铸造业转为以生产盐锅为主。光绪时,酿酒业兴起。抗日战争时,一些兵工厂、纺织厂迁入江津,使江津一度成为重庆重要工业区。抗战胜利后,受物价飞涨影响,江津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3年的调整恢复,特别是经过1956年“一化三改造”的高潮,一批公私合营的地方工业厂矿相继建立,工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369万元迅速增长到1957年的4751万元。
        然而,这一阶段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刚刚建立起来、还非常脆弱的工业经济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1966年到1976年,江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仅为5.23%。
       “这一时期最大的成果是江津工业实现了起步。”张美荣说,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把国家的9个兵工厂迁入我区几江、德感、夏坝等地,逐渐成就了江津作为重庆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地位。
      
        数字: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32亿元,是1992年的168.3%,年均增长13.7%
        背景: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工业经济也在调整中逐步进入正轨。到1997年重庆直辖时,江津工业基本形成规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逐步推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江津也紧紧抓住机遇,一方面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填补地方工业的不足和空白;另一方面,扶优扶强全民所有制经济,使江津工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一大批乡镇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出现,使江津工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1985年,江津工业总产值增至2.7亿元,比1978年增长115.3%,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1.58%。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国有企业体制不顺、乡镇企业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相继暴露,多数企业陷入困境,江津工业经济一度进入低迷时期。
       “不过,1992年江津撤县设市,江津工业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张美荣说,撤县设市后,全区开始重视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到199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6.32亿元。
      
        数字: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10家。
        背景:重庆直辖到江津撤市设区的10年间,江津对工业的投入加大,并设立了工业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
      
        1997年,重庆直辖后,国家“三线建设”时期搬迁到江津的中渝企业纳入地方统计,江津工业顿时增大了1倍多。我区开始以中渝企业为依托,以产权重组、技术创新为依托,结构调整为主线,开始重视做大做强存量企业的同时重视引进增量企业。
        同年,我区开始对区属32户国有企业中的28户和20户城镇集体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增强了全区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2002年开始的工业园区建设,为以后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轮调整,到2006年形成江津工业园区下分德感工业园区、双福工业园区、珞璜工业园区的“一区三园”格局。
        到2006年江津撤市设区时,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6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5.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10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4家。
        然而,每年新增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进程滞缓,这些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凸显出来,更大的突破势在必行!
      
        数字: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40.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户
        背景:江津撤市设区后,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工业强区的使命,更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千亿工业强区”的奋斗目标。
      
       “撤市设区,江津的使命要提升,要以建设大工业和大城市为目标。”自2007年开始,这句话就常常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会议上被提及。
        2007年2月9日,刚当选区长的王银峰在向区人代会和政协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工业是江津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江津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优势企业,全力打造装备制造、建材、能源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之后,区委、区政府接连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关于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逐渐将“工业强区”推向了高潮,在全区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共识共为。
        2008年7月9日,区委书记王银峰在会见来津考察的潼南县党政代表团时表示,江津正加快建设大工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我区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千亿工业强区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无疑是光荣而艰巨的。然而,艰难险阻阻挡不了江津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当年8月召开的区委第十二届四次全委会,便将“工业强区”作为唯一议题,讨论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千亿工业强区的决定》,确定了“到2012年实现千亿工业强区”的宏伟目标,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时序进度表。
        而这一年江津工业发展的成绩,也给了全区人民足够的信心和鼓舞。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4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8户,总产值达239.2亿元;亿元级企业增至42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增至15户……
       “虽然在工业战线上干了一辈子,但是以前想都不敢想,江津的工业能在2012年向千亿目标冲刺。”张美荣感慨地说,这两年工业建设捷报频传,他像小伙子一样,时刻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快意人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