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理念:强化经营城市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现代人居环境,打造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艺术结合的滨江景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塑造21世纪长江沿岸滨江城市新亮点。树立长江滨江建筑的新形象,打造长江首屈一指的滨江之城,开创崭新的生活方式,建成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居住社区。 规划原则: ■构建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 本着“生态、高效”原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滨江路东段交通体系,搞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与换乘,导入步行系统,构筑沿滨江路段交通走廊发展的城市组团。 ■创建舒适宜人的居住场所 考虑人性的需求,积极推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实现“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设置的居住模式,按“四化”标准(配套化、社区化、网络化和休闲化)建设新城的居住场所。 ■扶持和创造新兴的第三产业,完善城市功能 包括商业、商务、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都市旅游业、为主的休闲产业,以及包含会展业、设计咨询、软件信息服务内容的知识型产业等,使之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区,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生态优化”原则,创造城市空间特色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区内的河网、山体等自然环境条件,提供一个生态安全性较高、容量合理的新城结构;并从现有老城空间的演化过程中根据城市发展的脉络与特色,通过引入新的城市发展轴及对中心区、开敞空间、有关节点的强化处理,创造性地营造富有巴山水城特色的新城空间格局。 新城功能: “江津东部新城”作为老城功能和人口得以疏解的和最直接的先导地域空间,将和老城一起通过合理的功能划分和匹配,形成“协同集成、综合互济”的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结构。 因此,它具备如下几个功能: (1)引导老城的部分职能、人口、产业向其转移,藉以缓和已经出现的以及即将产生的城市人口、住宅与交通压力,减缓社会问题的产生,弥补公共设施不足,降低旧城更新费用。 (2)引导重庆市特别是江津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并在住宅、就业、社会文化方面提供相对优越的环境。 (3)通过多方面的区位选择,有效、集约地利用土地,使城市发展与土地的维育、开发以及户外游憩等政策紧密结合。 (4)为重庆市特别是江津市提供新的经济成长的机会,提供城市建设技术改进的机会。 “江津东部新城”将成为金融流通、商业商贸、交通网络和公共活动的枢纽与桥梁,并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中枢和在江津市形成诸多功能大集聚: ——行政中心功能 ——文教中心功能 ——金融中心功能 ——商业中心功能 ——医疗卫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