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033|回复: 0

长江第一大佛竟是”懒佛”?还能显灵现佛光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0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发表于 2017-9-20 14: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津区石门大佛寺内的观世音菩萨造像(来源:重庆晚报 摄影:刘强)
[原标题:石门大佛寺三大谜团]
乘船沿长江而下,行至江津区石门镇,可见江边一座形如白莲的庙宇,画栋雕梁,巍峨壮观,人称“石门大佛寺”。寺内供奉着一尊10多米高、北宋时期倚山摩岩而刻的水月观音造像,恰如正好行至江岸休息的观音坐观江水湍流而过。
这尊千年佛像自古以来便有“长江第一大佛”的美称,去年5月,石门大佛寺更入选全国第七批“国保”。除了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雕刻外,围绕着这尊佛像至今仍有不少待解的谜团。日前,记者前往进行了一番打探。
佛像造型独一无二 “身世”依然是谜
沿着江岸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进入石门大佛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巨大的水月观音摩崖造像。佛像通高约13.5米,肩宽约5.9米,胸厚约5.2米,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和美感都极强。
这尊佛像的造型与其他传统的观音造像有所不同,这尊水月观音懒坐于莲花之上,左脚微抬轻踏荷叶,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则自然下垂,神态安详。“不单是长江沿岸,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没有发现过这种‘懒坐’式观音造像。”陪同记者一起前往的石门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苏兵介绍,“一般观音造像要么胸饰璎珞,要么腹部挂法轮,但石门大佛却是两者兼俱,这种配饰在国内也属少见。”
而对于这尊大佛的“身世”来历,至今未有准确定论。
“石门自古为长江险滩。相传宋神宗年间,玉帝巡游至此,发现此地民不聊生,故托梦给神宗皇帝命他派人铸水月观音像坐镇于此。像成之后,石门风平浪静,水月观音也成为了过往船只的守护神。”石门镇旅游办的罗君介绍。
有文字可考的是明万历年间的《蜀中名胜记》曾载文:县西十里,有古石羊驿,其地亦名石门,对江壁上刊大佛……据此推断,这尊观音造像应该建造于北宋年间,但始建于何年依然是个待解之谜。
佛像千年无损 与脚下“圣水”有关?
“根据史料记载,佛像只在明清时期做过重新彩绘,而造像本身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或许与佛像脚下这口‘圣水’有很大的关系。”罗君说。
记者看到,罗君所说的“圣水”位于观音造像前的香案左下方,是一口不足两尺见方的小水井,井口与寺内地面齐平,但距香案外沿有一米左右,留有一个半米高的通道与寺内相连。据寺内工作人员介绍,这口井常年满而不溢,也从不干涸。
从地理位置看,这口小井正处于江岸岩壁的半山腰,但当时的能工巧匠为何选在此地凿井?是否真的运用了古代排水工程的原理将附近的地下水引流至此,不仅保护了佛像不受侵蚀,又有了“聚宝入盆”的用意?究竟是怎样别具匠心的工艺才能做到这样“两全其美”?这一千古谜团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其中的奥秘,我们唯有惊叹古人的智慧。
“佛光”乍现 只因建筑结构独特
“曾听镇上的老人说过,石门大佛显灵的时候,佛像的额头就会出现一道‘佛光’。”在大佛寺外,当地居民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其实“佛光”出现,与大佛寺独特的建筑结构有关。“所谓的‘佛光’就是在太阳下山的一个特定时段,阳光透过窗户正好投射到大佛头上,只是民间将这种现象视为祥瑞之兆。”石门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说。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佛寺是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是中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该工作人员介绍,正殿的七重檐建筑每层由低到高,面积逐层递减。最顶层建筑刚好与佛像的额头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每当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窗棂的折射,刚好投射到佛像额头的“佛印”位置,远看恰似一道“佛光”。只是当时的人们便知道利用光学原理,在修建正殿时“人造”佛光仍让人称奇。

华龙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