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日报讯(记者 董志慧 实习记者 夏艺瑄)前两天,77岁的江津籍退休人员李宏春在子女的协助下,通过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认证,在成都家中完成了养老金资格认证。这得益于区人社局建立的大数据平台,让养老金集中“年审”取消。 为防止冒领养老金,参保人需获得领取社保待遇的资格认证。过去,参保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和地点集中办理当面认证,如果没有完成认证,养老金便会暂停发放。这对于那些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异地、异国居住的老人来说,去现场认证显然很不人性化。 需注意的是,当前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不认证了,只是简化了程序。今后,我区将采取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新模式,寓认证于无形,尽可能让群众不用跑路就完成认证工作。 大数据平台充分运用全民参保、异地就医、联网监测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积极探索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交通、旅游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 对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原则上要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以服务方式开展信息核实,比如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提供上门服务等。 异地居住人员,目前可以通过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认证,不用返回参保地就能完成资格认证。据悉,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也即将上线。 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人社部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异国居住的人员,今后也能通过互联网视频认证,方便快捷地实现社保资格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