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传统舞蹈地图》,列举出重庆市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50项传统舞蹈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47项,我区小彩龙舞榜上有名。
小彩龙舞是活跃在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民间舞蹈,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小型龙形道具而得名,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1946年,舞龙者技艺切磋,将龙头加大至50厘米;龙衣长度加至6米,宽度加至25厘米,江津小彩龙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 小彩龙舞常为三人舞,也可为二人或一人舞蹈,形态多变多姿,以其小型而灵活的特点,适应各种场面、各种时节都能如意地表演,其体形小而翻腾活的表演手法和套路的画面呈现多样多姿而见长,民间表演性极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江津“小彩龙舞”参加“永川文艺调演”获优秀奖;1985年春节,小彩龙舞参加“重庆市民间舞蹈调演”获第一名。迄今,传承不辍,素有发展,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亟待抢救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