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增殖放流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增殖放流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增殖放流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11月14日,我区联合市林业局在米邦沱码头开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增殖放流活动,10种鱼类约50万尾鱼苗回归“母亲河”,将恢复和优化长江水域生物资源群落结构,全面改善长江水质和修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 江津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年来,我区从鱼类生存环境保护与修复、渔业资源养护、沿江污染防治、加强执法力度等方面着手,严禁保护区内挖沙采石,取缔保护区内网箱养殖、餐饮趸船和非法码头,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保护和修复流域内的鱼类生存环境,不断扩大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和社会参与程度,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行动。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新一轮机构改革、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职能转隶后开展的第一次较大规模活动。放流的鱼苗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原鲤,长江特有种类华鲮、厚颌鲂,以及常见的中华倒刺鲃、大鳍鳠、鳙共10种鱼类约50万尾鱼苗。 活动现场,市林业局和区林业局、区渔政站的工作人员来到米邦沱码头,将一盆盆鲜活的鱼苗投放到奔流的江水中,为母亲河注入新的生命和希望。 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放流的鱼苗将会对保护区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和水生物群落结构的完善产生积极影响,将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当天,区林业局还通过展板展示和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积极向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市林业局副巡视员陈祥,副区长吴晓琳参加活动。 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