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181|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板桥:石板桥下的红色暗火

[复制链接]

2587

主题

26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226
发表于 2025-7-11 14: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如果石桥会写回忆录,重庆江津的板桥一定能出一部百万字巨著。它见证过乾隆年间的骡马商队踏碎晨霜,目睹过民国茶馆里算珠拨响跨省贸易,更亲历了地下党员在药香掩护下传递密信的惊心动魄。当你的手指抚过桥身那些被洪水冲刷的痕迹,仿佛能触碰到历史滚烫的脉搏。
石桥如虹,横跨岁月洪流
清乾隆二十年(1755 年),当地百姓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募谷集资,一座石桥在猴溪之上拔地而起,它最初被命名为“万古桥” ,寄托着人们对这座桥永恒坚固的期许。然而,大自然的力量总是超乎想象,此后它历经多次洪水的肆虐冲击,一次次在损毁后又被顽强的人们修缮。后来它被称作“利济桥”,寓意利民济世 ,但在百姓心中,它始终是那亲切的“板桥”。
板桥为五孔卷洞桥,桥长100米,宽9米,高25米,由一万多块大小石板拼接镶嵌而成。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石板之间严丝合缝,糯米灰浆的黏合让它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桥面上那块神秘的七角形“神仙石”,在民间传说中,是鲁班显圣留下的镇桥宝物,为板桥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是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珍贵馈赠。

0145ea0726bdcfb73c7cc1b4d4a5048f.jpg

官道通衢,见证商贸繁华
猴溪所在之处,是古代江津县到永川县的必经之路,也是重庆府至泸州府的重要官道。在交通并不发达的过去,板桥的建成意义非凡,它如同一座连接不同区域的纽带,让两岸群众及过往行人得以顺畅通行,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的交通往来和经济交流。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古桥上人来人往,马蹄声、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交响乐。商人们赶着驮满货物的骡马,穿梭于板桥之上,将川盐、蜀锦等物资运往各地,又带回了外界的新奇玩意儿和丰富物产。据记载,清乾隆年间,每日有三百余匹骡马驮着货物经过此地,桥头的茶馆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们洽谈着生意,算盘珠子的碰撞声中,是跨省贸易网络的不断编织与拓展。

b772c860616bfdfefb85095ff116bd01.jpg

桥头集市,烟火人间故事
因为板桥的存在,桥头兴起了板桥场。早在清康熙六十年(1721 年),板桥场就已建立,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这里房屋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成为江津、永川边界上的重要集镇。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集市便渐渐热闹起来。街边的店铺纷纷开门迎客,吆喝声此起彼伏。茶馆里坐满了喝茶聊天的人们,他们谈论着家长里短、世间百态;酒馆中酒香四溢,食客们推杯换盏,享受着片刻的惬意。
到了夜晚,灯火闪烁,集市又呈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摊贩们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在这里,岁月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
古寺梵音,信仰传承之光
社区以前曾有座规模宏大的文昌宫,飞檐翘角直指苍穹,雕梁画栋间尽显庄严气象。这里曾是当地百姓祈求文运昌盛的圣地,每逢科举时节,学子们怀揣着金榜题名的梦想,在此焚香叩拜,香火终日缭绕不绝。庙宇的建筑细节无不彰显着古人的精湛技艺,斗拱交错间,承载的是对知识与功名的尊崇。
然而,岁月无情,文昌宫在特殊历史时期损毁,如今只剩下老一辈人记忆里的残垣断壁,以及流传在民间的祈福传说。尽管建筑不再,但它所代表的文化与信仰,早已深深融入当地的精神血脉。
这座消逝的文昌宫,曾是人们精神信仰的寄托之所,见证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变迁,更与民俗风情深度交融,成为独特地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红色据点,革命热血丰碑
1947年深秋的雨夜,寒风裹着细雨拍打着板桥场的青瓦。会春堂药铺内,中药特有的苦涩气息与潮湿的空气混杂在一起。药铺掌柜谢百龄一边擦拭着柜台,一边警惕地望向门外。突然,三声短促而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他的手微微一顿,随后快步上前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中年男子,雨水顺着斗笠边缘不断滴落。男子压低声音说道:“谢先生,我家孩子咳嗽得厉害,抓两副止咳的药。”谢百龄眼神闪过一丝警觉,不动声色地回应:“进来吧,这天气,孩子可经不起折腾。”
将男子迎进里屋后,谢百龄迅速关上房门。男子从蓑衣夹层里小心翼翼取出一个油纸包,递给谢百龄:“这是上头传来的密信。”谢百龄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张写满蝇头小字的草纸,仔细阅读后,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又将纸重新包好,塞进药柜第三层的暗格里——那里藏着地下党板桥支部的重要情报和文件。

4b2a2fd40fdec008144929fc67a23f84.jpg

在板桥小学,女教师陈昌静每天都会带着学生们唱童谣,看似平常的歌声中,却暗藏玄机。她将革命口号编成简单的儿歌,教孩子们传唱。有一次,国民党特务突然来到学校搜查,孩子们依然欢快地唱着:“小蚂蚁,排排走,跟着红旗去战斗……”特务们一脸茫然,以为只是普通童谣,一无所获地离开了。而陈昌静则悄悄将藏在发髻里的传单,趁人不注意时塞进了墙角的砖缝中。
板桥桥洞下,也时常上演着紧张的一幕。漆黑的夜晚,几名地下党员围坐在一起,仅靠一盏罩着黑布的油灯照明。微弱的灯光下,他们低声讨论着行动计划,时刻留意着洞外的动静。潮湿的石壁上,水滴不时落下,滴答声与他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有一次,巡逻的国民党士兵走近桥洞,众人瞬间屏住呼吸,紧紧握住腰间的武器,直到脚步声渐渐远去,才长舒一口气,继续投入到紧张的讨论中。
这些看似普通的茶馆、药铺、学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为了地下党员们传递情报、组织活动的秘密据点。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药铺里的药柜暗格、油纸伞的空心伞柄、小学教室的砖缝,都成了传递革命火种的重要载体。党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被发现的危险,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耀眼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那些藏在烟火日常中的红色记忆,那些在黑暗中坚守信仰的身影,让板桥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石桥,更成为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如今的板桥,依然静卧在临江河上,看日升月落,听流水潺潺。它身上的每一道裂痕,都是岁月刻下的勋章;每一块石板,都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热血。这座桥,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土地,更串联起古与今的记忆,成为江津人血脉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当你踏上板桥,脚下踩着的,是三百年的时光。

20ad7dfc92f9de24d545ff0736ad5850.jpg

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