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津区中心血库上演暖心一幕:市民龙先生与曹先生作为全区首批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志愿者,顺利完成血样标本采集,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这一善举不仅彰显了江津市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标志着江津区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融入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网络建设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天上午 10 时,龙先生与曹先生在江津区中心血库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首先接受了健康状况征询。在确认符合入库要求后,两人郑重签署《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随后完成了 8 毫升血样采集。据了解,这些血样将被送往中华骨髓库进行 HLA 分型检测,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后,两位志愿者的信息将纳入全球血液病患者配型检索系统,为亟待移植的患者带去生命希望。“能成为江津首批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我特别荣幸。” 龙先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长期关注公益事业的他表示,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有可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便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医护人员,更清楚生命的可贵,能为患者多争取一份希望,做什么都值得。”同为志愿者的曹先生,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他坦言,参与此次捐献,也是想以实际行动向社区居民传递 “奉献、友爱” 的公益价值观:“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误解,觉得会伤害身体。其实现在的捐献方式很科学安全,希望大家能打破误区,一起加入这个生命接力团队。”
针对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疑虑,工作人员也进行了科普:如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并非传统认知中的 “抽骨髓”,而是采用外周血采集方式,与无偿献血中的成分血捐献类似。捐献前,志愿者只需注射动员剂,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整个过程安全且不会损害健康。尽管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普及,越来越多市民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但入库志愿者数量仍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目前,年龄在 18 至 45 周岁、身体健康的市民,可前往江津区中心血库或通过当地红十字会登记入库。每多一位志愿者加入,就意味着血液病患者多一份重获新生的可能。
来源:健康江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