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重庆市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江津大酒店召开,这标志着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将主要致力于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江津硒玉资源,江津硒玉文化的研究,助力江津硒玉产业发展。当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春珂,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蔡泽荣,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雕刻系主任林陈黄,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雕大工匠、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黄杨洪等大咖,以及市、区级单位部门代表齐聚,共同为江津硒玉发展建言献策。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章程》《重庆市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选举了江津非遗文化传承人杨治明为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会上,重庆渝熙玉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千企千红大数据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江津硒玉产品销售、宣传推广、赛事活动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江津是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生态硒城,江津硒玉因含硒而得名。该玉是一种具有独特鳞状皮纹的石英质河磨籽玉,在江津区四面山镇、中山镇、蔡家镇、白沙镇、嘉平镇、西湖镇等地均有发现。此外,江津硒玉拥有红、黄、白、紫等多种丰富的色泽,有的透如玻璃,有的白如羊脂。经国土资源部重庆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该籽料的摩氏硬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指标都很优良,达到宝石级标准,极具鉴赏价值。江津硒玉产品——江津藕玉曾在重庆双晒第二季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作为江津区“神秘礼物”压轴推出。“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为产业规范化运作提供了遵循。”江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围绕江津硒玉开展文化研究、文创产品开发、赛事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扩大江津硒玉的影响力,提升江津硒玉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促进江津硒玉产业做大做强,让江津硒玉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文/图 江津区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周伟_CQ666) 相关连接:江津硒玉简介 近年来,在重庆市江津区发现了一种富含硒元素、色彩丰富、具有鳞状皮纹的石英质河磨子玉——江津硒玉。 2019年重庆市政府委托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对江津硒玉进行了全面地质勘察,已初步完成地方标准制定,制作完成了《重庆市江津区石英质玉矿石特征图集》,得知:在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中山镇、蔡家镇、白沙镇、嘉平镇、西湖镇等周边幅员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的山体中间,夹杂着一层厚厚的卵石,该区域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据专家推测,这些山腰的卵石层形成于早白垩纪时期,来源于古河流,距今约1.45亿年,正是恐龙主宰和统治地球的时代,从河床的卵石层数米甚至数十米的厚度和几乎无边的宽度可知,古河道很长很宽,持续的时间也很久,上游的岩石和石英质玉经数万年甚至数亿年的自然风化形成卵石堆积成河床,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古河床被压在了山腰,恐龙在这时也随之消失。在这些卵石层中存在大量石英质玉河磨籽料,单粒重数克到数千克,颜色丰富,有鳞状皮纹。地球造山运动结束后,随着自然风化,部分石英质玉河磨籽料随山洪冲刷到小溪,再经小溪散布到塘河、笋溪河、綦河、永宁河等河道里,广泛分布在河滩卵石中。经江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随机抽样检测,该玉石不同程度含硒,故命名为江津硒玉。 2021年3月10日,重庆渝煕玉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送样到国土资源部重庆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报告编号C210411335),硬度为7,行业内均以硬度7作为达到“宝石光”硬度的依据,江津硒玉将有很大部分能够达到“宝石光”级别。江津硒玉完全可以与当今珠宝玉石界最火热的和田羊脂白玉、寿山田黄、宝山南红和金丝玉宝石光相媲美,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津硒玉的价值能够达到或接近上述优质宝玉石的价值。 日前,重庆市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成立,现有会员78名,有专兼职采玉人2000余人;江津区现有专业玉雕技师12人,兼职玉雕技师近50人,已生产玉雕作品1万余件。 下一步,重庆市江津区硒玉文化研究会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社科联和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策划江津硒玉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江津硒玉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开展江津硒玉文化探讨调研,培育玉雕工艺技术人才,着力江津硒玉品质提升和江津硒玉文化培养,加强与珠宝行业协会交流发展,组织会员参加各级展示展销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