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打通中梁山,便捷了与重庆主城核心区路网;向西,越过缙云山,衔接成渝“东进西扩”。
为突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科学城通过重点项目建设、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推进公共交通发展等方式,构建“成环成网、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
“科学城东西向共计规划35个穿山隧道,打通缙云山、中梁山‘西向梗阻’。”据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黄力介绍。
翻山越岭打通科学城槽谷
高新区围绕科学主题,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建设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骨架路网结构体系,链接成渝发展主轴“脊梁”,朝“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成渝相向”的战略目标迈步向前。首先就是打通槽谷通联。重庆高新区为缙云山和中梁山的槽谷地带,目前,东西向共计规划35个穿山隧道。据了解,目前科学城可穿越中梁山的隧道中,现已通车11个。其它的如土主隧道(重庆市快速路二横线西段)正在建,科学城隧道、陶家隧道已经开工,白市驿隧道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天府隧道、井口隧道、西永隧道、铜罐驿复线隧道等4个隧道也即将启动项目前期研究。在穿越缙云山的隧道中,目前已通车6个。金凤隧道正在建,六旗隧道将已开工,曾家隧道正在进行前期研究。
大力发展科学城对外交通的同时,科学城还加紧内部路网建设,进一步助力打通重庆向西发展交通瓶颈,其中,科学大道、坪山大道、西永交通换乘枢纽配套道路等重点主干道项目建设也正稳步推进。华岩隧道西延伸段、快速路一纵线、含谷立交已完工通车,坪山大道控制性工程香炉山隧道已提前贯通,项目计划2022年10月底前完工。一个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助推科学城构建“内畅外达”的交通网络。同时,推进骨架路网道路前期研究。高新区加快七纵线、沿山大道、新森大道、珊瑚大道东延伸段等骨架路网的前期研究,沿山大道、新森大道已开工建设。
老成渝高速公路将改造成双向八车道
打通了内部,实现外部通道的同行能力提升,同样是重庆高新区在推动科学城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抓手。为更好融入双城经济圈,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原路拓宽工程也即将启动。黄力表示,成渝高速公路横贯成渝腹地,是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及两地主要市县极为重要的交通纽带,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链”。由于成渝两主城各自核心区环线区段间的交通量差异性变化不断加剧,成渝高速公路的不适应性与日俱增,已很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兴产业布局的交通需求。为了继续发挥成渝高速公路在成渝合唱“双城记”中的突出作用,提升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道路拟由原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由80Km/h提升到100Km/h。目前,项目正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预计明年开工建设。在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方面,科学城大力推进区域内道路建设。新春路科学谷段已完工,新春路是科学谷出行的重要交通道路,极大提升科学谷周边的景观形象。除了新春路,科学城还加速推进未贯通道路建设进度,围绕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和主干道系统加密市区次干道和支路网,减轻交通压力。
成渝中线高铁将设科学城站
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构建重庆与成都更加高效、便捷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增强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显得迫在眉睫。2020年6月18日,重庆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攻坚决胜动员视频会上,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两年多来,总体进展与时间基本实现同步。今年,重庆将有一批铁路、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完工。其中,成渝中线高铁年内启动建设 。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重庆已经明确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高铁建设与区域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基础、谋长远,着力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利用成渝中线高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的成渝中线高铁,将设立科学城站,有助于重庆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4条轨道交通线路年内开工
同时科学城范围内共规划布局10条轨道线路,五条快线,五条普线,总长约288公里。其中,现状已营运轨道线路为轨道交通1号线及轨道交通6号线,区域内现状里程20.5公司;在建项目为轨道江跳线,区域内里程24公里,总体已完成60%。轨道7号线、15号线、17号线、27号线已纳入重庆市轨道第四轮建设计划,并全部完成了设计招标工作,其中15号已经开工建设,17号线(一期)、27号线已经完成前期,轨道27号线已按照市建委要求时间开展征地工作并计划年内开工,7号、17号线计划12月开工建设。随着高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大提速,正向着“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成渝相向”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科学城正在迎来高光的时刻!
(来源:重庆科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