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上午,在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召开了江津区决策咨询委员会文化专委会关于《打造江津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基地研究》课题研讨会,文化专委会主任封林,副主任邓正益,专家舒德骑、何民权,重庆三橙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江津区委党校教师陈春燕参加。会议由课题组长何民权主持,首先由封林主任介绍课题申报及组建经过,前期筹备工作,后由何民权组长介绍课题初稿起草过程,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参观了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何民权带领着与会人员参观馆内,何民权介绍说:江津是长江流域三线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区,江津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在50多年前大三线建设时期共有大三线建设企业1 6家,小三线建设3家共计1 9家落地江津。其中属原六机部(船舶工业部)5家:永进机械厂、前进机械厂、新兴机械厂、红阳机械厂、江津0 9 4职工医院;属原五机部(兵器工业部)6家:五四研究所, 朱杨溪川顺转运站、川南工业管理学校、长风机器厂、青江机械厂、晋江机械厂;属原总后勤部4家:3533印染厂、3539军鞋厂、2383后勤军库、2342军需厂;属原石油工业部(能源部)1家:塘河32111钻井队;另有3家小三线企业:江津造纸厂、重庆铁业公司、兰家坨港务局。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重庆三线建设企业数量最多、门类最多的区县,是中国三线建设微缩体现。通过参观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内的19家三线企业的文字图片介绍后,让与会人员更清楚的知道了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创造了国防军工大国重器, 两弹一星及核潛艇等制造过程。了解重庆和江津三线建设历史,认识到今天的江津工业强区来自于当年的三线建设打下的工业基础,更为三线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所感动。三线人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震撼人心的壮举,用青春和热血,在沟壑纵横的裂谷大山深处书写出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创造了新中国三线建设史上的奇迹,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大无畏的公而忘私行为孕育并凝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和三线人的家国情怀而感动。 封林主任参观后说: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是一家以收藏三线文史资料和文物为主的陈列馆,具有收藏、保护、展示、研究、传承三线建设文化功能的陈列馆,是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的好课堂。馆内陈列的收藏品共700多件,这些穿越50多年时空,历经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时期,越过调整转型搬迁改革开放的振疼期,红色深重,形态各异,神奇豁然,蕴含无数源远流长的三线建设故事,展示在参观者眼前,不愧为三线建设精神文化的圣殿。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作为全国首家民间个人三线记忆陈列馆,对江津区民营博物馆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江津区增添了一张地域性的文化名片。 邓正益副主任如是说,对于他而言,陈列馆内的每一处陈设都是回忆三线的故事。江津,曾经是重庆大“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重庆地区“三线建设”时期数量和门类最多的区县,是重庆地区“三线建设”时期城市的优秀代表。三线建设,为国家创造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铸就“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也成为江津这座城市的精神之一”。 开放包容的三线建设,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岁月,让人们重温“三线精神”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推动江津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红色沃土上谱写江津的幸福华章,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新中国特殊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彰显着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线建设为西部地区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对江津地区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围绕三线建设与三线精神开展深度研究,对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