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698|回复: 0

[镇街动态] 三五三九老厂“蝶变”文创园,80户入驻商家撬动亿元投资——茶香飘处...

[复制链接]

1678

主题

1684

帖子

1万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922
发表于 2025-7-21 0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清晨,江津际华三五三九制鞋厂(下称三五三九老厂)厂区深处,“闲居晚秋”茶馆的电话响个不停。“又是预约上午茶的!”老板刘俊松放下听筒,和妻子唐明露相视一笑,手脚麻利地开始备水、擦桌。这里曾是际华三五三九制鞋厂的老厂区。2017年工厂搬走后,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老厂房。
230f52cd814e913afad065d7283e70e9.jpg
▲刘俊松守在“闲居晚秋”茶馆前台。 记者 彭瑜 摄“位置是真好,就在老城区中心。”3年前,夫妻俩看中了这片荒草萋萋的老厂区,一咬牙投进去两百多万元,把一座破败的四合院拾掇成了现在的茶馆模样。“哪想到,现在喝茶都得提前约了!”刘俊松夫妇倾注心血的小院,正是整个老厂区焕新的缩影。如今,三五三九老厂区被打造成了热闹的文创园,成了网友爱去的打卡地,也成了周边居民“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里重要的一站。百年老厂:沉睡的车间与难忘的岁月三五三九厂的历史可长了,根儿在1912年的北平被服厂(前身是清朝北洋水师被服作坊)。1938年,它从北京东城禄米仓搬到江津,为抗战出了大力。1950年,它改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九工厂。“后来工厂外迁,这片地方就空置了好些年。”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厂里大部分建筑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老工业厂房,红砖墙、大屋顶,看着很大气,带着浓浓的苏式风格,是记录“三线建设”那段历史的重要印记。“这里装着好几代江津人的汗水和回忆呢。”早在2017年,江津区就有了打造“际华3539百年军工文化创意园”的想法。3年后,江津成了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际华三五三九制鞋厂传统风貌区,就是江津仅有的两个市级传统风貌区之一。2021年,江津区正式启动三五三九文化创意园的建设。
886051f0fb9ce5069c39a51b4577620c.jpg
▲三五三九文化创意园一角。 记者 彭瑜 摄那些年,红砖墙慢慢褪色,机器爬满了锈,野草在空荡荡的车间里疯长。“地段是好,周围住着30多万人呢。可刚开始招商,观望的多,真敢下手的少。”厂区物业负责人龙云华回忆,他们找过专门的招商公司,效果也不理想,后来只好把地方租出去当仓库、停车库,一年到头也就收个两百来万租金。“大部分厂区还是空着。”刘俊松夫妇以前在磁器口开茶馆,唐明露的娘家就在厂门口。2022年春节,两人进厂区溜达,“蚊子苍蝇嗡嗡飞,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房子破得掉渣。”可就在这片荒凉里,他们一眼就相中了最深处那个被绿树环抱的四合院。“闹中取静,有味道!”他们改造老屋的念头,就在这片荒芜里生了根。茶香引路:老厂房“活”了,人气“旺”了“闲居晚秋”茶馆藏在厂区最里头。推开那扇有点年头的镂空木门,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脚下是石子铺的小路,头顶是遮天蔽日的大树,老房子的屋檐下挂着灯笼。抬眼望去,远处就是现代都市的高楼轮廓。刚接手那会儿,四合院乱糟糟的,眼前这模样,全是夫妻俩自己琢磨、一点点收拾出来的。“老房子是旧,可喝茶图的不就是这份清静和感觉嘛。”唐明露端上热茶。树荫下的小桌旁,几只猫狗懒洋洋地打着盹儿。靠着这十来张桌子,还有几个社交账号,两年多时间,他们接待了30万人次的茶客。“七成是从重庆中心城区专门过来的。”
c2f784096e0d82bbd6920698d5ac5446.jpg
▲推开“闲居晚秋”那扇有点年头的镂空木门,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记者 彭瑜 摄整个三五三九老厂区占地约6.8万平方米,有厂房、办公楼、仓库等39栋老建筑,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生锈的设备、老锅炉烟囱、斑驳的墙面、旧式屋顶,随处可见。“闲居晚秋”的火爆,像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水面,荡开了波纹。总投资上亿元的文创园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园区主打的就是这些百年老厂房的特色,充分利用原有的老厂资源进行改造建设。“这下,之前犹豫的商家也坐不住了。”龙云华语气里透着高兴劲儿。短短两年,文创园就吸引了80多家商户入驻,开起了美食广场、餐馆、书店、音乐酒吧、茶艺花店、摄影工作室、健身房、儿童艺术培训、儿童乐园……“招商面积达到3万平米,商家自己投入的改造装修费就将近4000万元。”现在,走在厂区改造好的主干道上,路边立着“1938站”“1950站”“1967站”……像一根根标尺,丈量着老厂走过的百年时光。
681150f964532eb865c09fdcf6f9a5c4.jpg
▲主干道边立着“1938站”“1950站”“1967站”等路牌,丈量着老厂走过的百年时光。 记者 彭瑜 摄曾经轰鸣的车间,如今飘着茶香,人们嗑着瓜子、拉着家常。70岁的周延英和当年的老同事坐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眼里满是感慨:“看着它红火过,又看着它冷清下去,现在好了,又‘活’过来了!”烟火新生:不只是网红点,更是生活新天地在园区里走走看看,年轻人喜欢在由老锅炉房改成的餐饮店里,天凉时喝下午茶、烫铁火锅,感受新旧混搭的新鲜劲儿;父母们乐意带着孩子,钻进藏在居民楼里的艺术馆,一起追寻天真的梦想;中年人呢,则爱在预约制的小院里,捧杯热茶,摸摸小猫,享受那份难得的悠闲和宁静。老厂区的重生,真真切切地改变着周围人的生活。“锈带变成了‘秀带’,厂区成了景区。”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指着周边说,“最明显的就是房租,从每月350块涨到了500块左右。”闲置的资源盘活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点。
ad77b50d3bec988ef5672f41abe35279.jpg
▲五三九老厂区被打造成了热闹的文创园,成了周边居民“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里重要的一站。  受访者供图
今年初,江津区把三五三九社区文创园正式纳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他们深入挖掘百年军工遗址的价值,正在建设“三五三九传统风貌区社区记忆馆”,展示三线文化和军工厂的特色;还规划打造“烟火之城・舌尖上的三九”“乐享三九・城市微度假”两条生活休闲路线,把吃喝玩乐住行都串起来,服务更齐全了。老厂的故事还在继续。文创园里,还有大约3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等着开发。下一步,园区会继续优化道路、加固屋顶、改造管网,还计划利用闲置空间建公共图书馆、社区养老中心和青少年国防研学基地。“小更新,深利用。”文创园负责人这样描绘未来,“让老厂区的‘筋骨’更硬朗,让工业遗迹和现代生活碰出更多火花,给不同的人,造出更多有温度的角落。”傍晚,气温下降,“闲居晚秋”预约的茶客们陆续到了。四合院里,茶香飘散,笑语低回。刘俊松夫妇忙前忙后,他们身后的老厂房,在渐次亮起的灯火中,静静地焕发着新的活力。这里,不再只是人们来拍照打卡的热门地,它已经融进了日常,变成了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家”的延伸。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