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608/1994619360.jpg
江津美景
这个长寿之乡,和宜居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管是泸州人爱去避暑的四面山,还是即将修通的泸州至江津的轻轨,都让两城的互动更加密切。你来我往,互通有无,时代在变迁,双城生活也更加精彩。
五星级穿越路线串起两地景区
对于江津,泸州人最喜欢的地方是四面山。每年夏季,不少泸州人选择去四面山避暑,李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21日,李霞在朋友圈晒出到四面山避暑的图文,引来朋友的羡慕。
http://oldpic.52jiangjin.com/uploade472012/201608/199461971.jpg
江津四面山
因为高速公路的贯通,泸州到江津不再曲折蜿蜒,去四面山只需2个多小时。不少泸州人在四面山上买了房,享受冬暖夏凉的气候,四面山更成为泸州人养老休闲的又一绝佳去处。
四面山和泸州一体相连,穿越四面山的茫茫原始森林,山的那一边就是合江自怀风景区。同样的幽林清溪、怡情养性,从自怀原始森林穿越到四面山,大山林密,小溪潺潺,森林里银杏、桫椤、水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茂密丛生,是一条被全国驴友们称为五星级的穿越路线。两地驴友时常背起行囊来来往往,双城生活的乐趣尽显其中。 乡音融合 江津人成“合江人”
每年夏季,挂在枝头的青果到了采摘收获的季节,合江市民都带会将其轻轻摘下,放入篮子沿街叫卖。无独有偶,距离合江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江津石蟆镇也开始采摘青果,或挑担,或挎篮,售卖方式和合江大同小异。到了晚上,合江人和石蟆人的餐桌上或许会出现同一道菜:青果炖鸡。不在一个城市,却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地理位置的相邻是最好的解释。
石蟆距离江津城区有80多公里,走高速路要1个多小时。然而,从石蟆到合江只要半个多小时,两地群众早已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蟆人的口音和合江人是一样的,很多石蟆人到江津其他乡镇,会被误会为合江人。
往来频繁 沿袭结亲联姻传统
从地理位置上看,合江县白鹿镇和江津区石蟆、塘河镇,均位于川南渝西交汇的重要节点,三个乡镇互相交错,特别是三环高速、宜泸渝高速、合渝路三条公路,把三镇串联在一起,缩小了空间距离。从人文交往看,乡镇之间秉承“川渝一家亲”的原则,友好合作往来频繁,特别是在治安防范等方面的合作十分密切。两地人民还沿袭着结亲联姻的美好传统,白鹿常年有1万余人在外务工,其中大部分都在江津。两地群众均有到对方镇上买房居住的,白鹿牛灯、傩戏等民间文艺团体也经常到塘河、石蟆交流演出。
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设长江经济带、川渝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四川省委、重庆市委也提出把合江、铜梁、潼南三个县作为川渝合作的示范区。尤其是合江,要成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今年3月,合江县与江津区已签订了友好合作战略协议。近日,在两地三镇共同举办了“川渝合作示范区——合江县白鹿镇·江津区石蟆、塘河镇区域合作研讨会”,既是落实战略协议的具体行动,也标志着两地合作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泸州融入重庆指日可待。
长江浩荡,奔流不息,到了泸州和江津这一带,却缠绵地拐了个弯。本来相隔甚远的城市,因此亲近起来。隔江相望,乡音乡情随风飘荡。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加强,两城百姓的来往会更加频繁和密切。 两地爱情 不是大片也动人
今年51岁的童兴云是泸州人,年轻时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幸运的是,异地恋没能将两人拆开,他和心上人终成眷属,至今幸福地生活在江津。
时光倒流30年,那时童兴云在贵州习水从事电器安装工作,爱上了在习水一家银行工作的江津妹子杨雪梅。很快,杨雪梅被调回老家江津工作。此时交通不便,泸州去江津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两人正处于热恋之中,童兴云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泸州和江津。
童兴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冬日傍晚,他告别杨雪梅,要坐当晚11点过的火车回隆昌,再转车回泸州。两人在白沙的渡口依依惜别,他登上最后一班渡船,站在船头向杨雪梅挥手道别。“当时,我回望江边码头,看见她拼命向我挥手。一瞬间,我非常冲动,如果还有下一班渡船,我一定要回去守着她,再也不分开……”分离的滋味,让童兴云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落脚点在哪里。很快,他下定决心,去江津守着自己爱的人。
1989年,两人经历了半年的异地恋后,最终修成正果。如今,童兴云在江津生活了20多年,江津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和本地朋友一起聚餐,喝老白干,摆龙门阵,童兴云完全融入了江津的生活。当然,故土难离,童兴云偶尔也会回泸州看看,畅通的高速路让他回老家不再是难题。
一路风行,挥洒豪情,童兴云觉得,如今生活舒适,出行便捷,这种感觉是30年前不曾想到的。而妻子,也从如花少女变成中年妇女,不变的是两人之间的那份爱。童兴云说起妻子,依旧喜滋滋、乐呵呵。所谓烟火人生,有爱相伴便滋润,不过如此。
隔江而居 尽享双城生活
夏日午后,坐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部办公室里,阳光在绿植间跳跃。今年38岁的周翔宇信手抓起纸笔,随手画出了幼年时家乡的河流与学堂。他的故乡在江津白沙,但在酒城生活多年后,他早已把泸州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回忆故乡生活,周翔宇最难忘的是棉纱厂,厂里的机器轰鸣声、气味等,让他日后一闻到类似的味道,就会想起家乡。19岁,他考上了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离家到泸州读书,一读就是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当时的泸医附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部副部长。
在泸州,周翔宇结婚生子,妻子是他的同学,也是江津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江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夫妻俩只要不加班,就往江津赶。后来,周翔宇的父母跟着儿子到泸州居住。
这些年,作为专家和博士志愿者服务团的成员,周翔宇跑遍了泸州的山山水水,对泸州和泸州的朋友们有了很深的感情。曾有几次去外地工作的机会,但出于对泸州的留恋,周翔宇主动放弃了。
以前,回江津探亲,只有坐火车或大巴车,还要隔河渡水,周转半天才能到达。现在,泸渝高速开通后,夫妻俩开着小车,带着孩子,1小时就能回到老家。周翔宇说,他的双城生活,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回老家看看亲戚朋友,聚会、聊天,陪父母回重庆过年。
随着泸州铁路接入江津至重庆的轻轨,对于未来的双城互动,周翔宇相信会越来越频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沿线乡镇串联在一起,让他想起在欧洲进修时看到的那些小镇,仿佛散落在画卷中的明珠。他建议,川渝小镇各有风情,不一定非要追求大而全,可以保留田园风格,打造成卫星城市,既宜居,又观景,一举两得。
川江都市报记者 柯江红 欢迎泸州加入重庆经济圈 泸州修轻轨接江津到重庆么?? 以下是引用 oliver666 在 2016-8-20 16:40:24 的发言:
泸州修轻轨接江津到重庆么??这个为时尚早,渝昆高铁更快些。 个人POS机免费办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