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19 09: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两地爱情 不是大片也动人
今年51岁的童兴云是泸州人,年轻时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幸运的是,异地恋没能将两人拆开,他和心上人终成眷属,至今幸福地生活在江津。
时光倒流30年,那时童兴云在贵州习水从事电器安装工作,爱上了在习水一家银行工作的江津妹子杨雪梅。很快,杨雪梅被调回老家江津工作。此时交通不便,泸州去江津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两人正处于热恋之中,童兴云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泸州和江津。
童兴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冬日傍晚,他告别杨雪梅,要坐当晚11点过的火车回隆昌,再转车回泸州。两人在白沙的渡口依依惜别,他登上最后一班渡船,站在船头向杨雪梅挥手道别。“当时,我回望江边码头,看见她拼命向我挥手。一瞬间,我非常冲动,如果还有下一班渡船,我一定要回去守着她,再也不分开……”分离的滋味,让童兴云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落脚点在哪里。很快,他下定决心,去江津守着自己爱的人。
1989年,两人经历了半年的异地恋后,最终修成正果。如今,童兴云在江津生活了20多年,江津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和本地朋友一起聚餐,喝老白干,摆龙门阵,童兴云完全融入了江津的生活。当然,故土难离,童兴云偶尔也会回泸州看看,畅通的高速路让他回老家不再是难题。
一路风行,挥洒豪情,童兴云觉得,如今生活舒适,出行便捷,这种感觉是30年前不曾想到的。而妻子,也从如花少女变成中年妇女,不变的是两人之间的那份爱。童兴云说起妻子,依旧喜滋滋、乐呵呵。所谓烟火人生,有爱相伴便滋润,不过如此。
隔江而居 尽享双城生活
夏日午后,坐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部办公室里,阳光在绿植间跳跃。今年38岁的周翔宇信手抓起纸笔,随手画出了幼年时家乡的河流与学堂。他的故乡在江津白沙,但在酒城生活多年后,他早已把泸州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回忆故乡生活,周翔宇最难忘的是棉纱厂,厂里的机器轰鸣声、气味等,让他日后一闻到类似的味道,就会想起家乡。19岁,他考上了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离家到泸州读书,一读就是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当时的泸医附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部副部长。
在泸州,周翔宇结婚生子,妻子是他的同学,也是江津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江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夫妻俩只要不加班,就往江津赶。后来,周翔宇的父母跟着儿子到泸州居住。
这些年,作为专家和博士志愿者服务团的成员,周翔宇跑遍了泸州的山山水水,对泸州和泸州的朋友们有了很深的感情。曾有几次去外地工作的机会,但出于对泸州的留恋,周翔宇主动放弃了。
以前,回江津探亲,只有坐火车或大巴车,还要隔河渡水,周转半天才能到达。现在,泸渝高速开通后,夫妻俩开着小车,带着孩子,1小时就能回到老家。周翔宇说,他的双城生活,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回老家看看亲戚朋友,聚会、聊天,陪父母回重庆过年。
随着泸州铁路接入江津至重庆的轻轨,对于未来的双城互动,周翔宇相信会越来越频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沿线乡镇串联在一起,让他想起在欧洲进修时看到的那些小镇,仿佛散落在画卷中的明珠。他建议,川渝小镇各有风情,不一定非要追求大而全,可以保留田园风格,打造成卫星城市,既宜居,又观景,一举两得。
川江都市报记者 柯江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