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桥:原名万古桥,又名板桥,位于茨坝乡政府东北方向80米处.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六年(1826年)培修,民国11年(1922年)重修.桥南北走向,石结构,全长87米.桥面通宽9.15米,为五孔四墩拱桥.五孔中以第三孔跨度最大,为13米;拱高8米.桥有石栏,两侧各有碑3块,西侧一碑上刻有“利济桥”三字。桥面正中心嵌有七角形面石一块,传为“鲁班石”。 石墙院:位于五举乡墙村,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间。陈独秀1939年至1942年曾寓居于此。院坐南向北,复四合院布局,抬梁式梁架,歇山式屋顶。木柱浮雕于“文化大革命”中毁去。 字库:位于和平乡长安村西1.5公里处,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为三层六角组合镂空石塔。每层六角挑檐,第二层有“图书库”三字,第三层有“字库”二字,上刻有浮雕,除顶部损坏,第一层移位外,余完好。 金仙洞字藏:位于清溪沟乡核桃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仍完好。字藏建在悬崖边上,石质塔式建筑,通高5米,呈六角分五层,每层均有深浮雕人物、花卉等。底座莲瓣形,第三层楷书阴刻“字藏”二字。 遗爱祠:原名莲池。位于东让外县委机关院内。元时凿渠引水入池,明时筑堤建亭于堤上,先名“君子池”,又建亭池中,匾名“水心亭”。清同治时,在池畔建遗爱祠,池中种莲,花开时色艳香浓,游人甚众,称“莲池”。解放后池中建有中共江津地委办公大楼,池周树木繁茂。 会龙庄:位于凤场乡,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坐西南向东北,复四合院布局,仿宫廷过亭等建筑。总占地面积20468平方米,有戏楼、水池。池中一单孔拱桥,桥上有亭。拱侧各有一碗口大小水孔,水能自然往复流动,终年水位不增不减,乡人叹为奇观。 江津中学:位于县城黄荆街,是聂荣臻元帅母校。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仿日本海军学校建筑。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学校进门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为聂荣臻题书。中堂前有聂帅所题纪念屏,题词为:“振奋精神,加倍努力,精心培育,刻苦学习,让教育的春天,开出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花朵来,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聂荣臻元帅旧居:位于吴滩乡郎家村西南750米处,建于清代。土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1923年土匪焚烧,仅剩2间。左右两侧为竹林,房前左右有二口池塘。 石龙门庄园:位于塘河乡石龙村,是江津县大地主大盐商陈宝善的庄园,系清末民初扩大修成。庄园坐西向东,回廊式布局,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筑三重围墙,设三道朝门。有中堂、正厅、四面厅、客厅、绣楼、学校、柴房、马房、厨房、碉楼等,大小达400余间。另有天井18个及花园、水池、林地等。庄园画栋雕梁、曲径回廊,花木成荫。庄外有长200米,宽7米的跑马道。 聚奎书院:位于白沙镇黑石山,清末建筑物,占地1787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