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中山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境内,地处渝、川、黔交界处的笋溪河畔,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8万。渝东二级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江津市区62.4公里,海拔在265米至1291米。古镇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始称三合场,现为中山镇。古镇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历史悠久,2002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挤身“江津综合经济实力山区镇前五名”和“江津财政增收前十名镇(街)”,被江津市委、市政府确定为 “特色镇”,2004年3月被重庆市楹联学会授予“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项目介绍 1、古镇定位: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于2002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审批命名的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3月被重庆市楹联学会授予“重庆市楹联之镇”。现正根据自身资源实力及相关国家级专家的提议,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2、古镇规模: (1)传统民俗建筑古街区,全长1586米,现保存完好的有1132米,有文字可考历史为853年,街区分八节,两排主轴式平行排列,中为青石板街道,顺笋溪河而建,建筑物为穿逗式,抬梁式混合竹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西侧依石壁石岩,东侧为典型的吊脚楼式民居建筑风格。 (2)端庄质朴的古庄园9个,古寨3处,古寺庙10余处,古桥、古墩、古堡等布及境内各村寨。 (3)笋溪竹海长廊近10华里,中为清澈见底的笋溪河,两旁为茂密的翠竹长廊,南北纵贯10华里。 (4)12余万亩的原始森林和现代人工林,林间奇山怪石相间,溪流潭瀑相依,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等一、二级珍贵树种20余种,有虎、豹、金鸡、蛇等珍稀动物几十种。 (5)白鹭园,境内有两大白鹭的家园,常年栖息于此,2万余只白鹭中有黑色、白色、花色等多个品种,朝出晚归,情景壮观,为游客必赏之美景。 (6)众多的文物,镇内有历朝古墓上千座,各类碑刻上百龛,石刻造像上千尊,有民间收藏文物几万件,镇境内流散文物众多,单古镇上一爱好者收藏的就可建一个展馆,有古钱币11230枚,古纸币6341张,古牙床82张,毛主席像章23180枚;古茶几、梳妆台、秀案、陶器、瓷器、花桥、根雕、文革时期种类物件、古书等上万件。 (7)传统店铺和名小吃:打铁、银匠、剃头、印染、织布、老药铺、竹编、老茶馆、冷酒馆、石板糍粑、烟薰豆腐、猪儿粑、黄糕粑等传统作坊依然延续下来,并继续为民服务,各类名小吃以独特风味保存着。 三、开发思路 基于本镇所拥有的资源实力,可实行多种形式的项目开发,客商可根据需要实行整体包装或分项经营。如古街的观赏、溪河漂流、荡舟竹海、茶舍庄园休闲、森林吸养、寺庙祈祷、奇山画社、怪水写生、幽境创作、裂谷探险、巴人遗迹寻秘、馆社结情等开发项目。力争把古镇打造成为商家的宝地、游客的乐园、艺人的热土。 四、投资汇报测算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支柱产业,投资额虽大,但回报率也高。中山古镇自2002年“5.1”以来,在未经包装的情况下,已接纳游客8万多人,产生了可观的效益,若抓住国家风景名胜区四面山旅游的优势和距江津、重庆较近的周末游特色,经商家包装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更可观。预测投资,若整体包装三千万元可启动,1.5个亿可形成规模,分项经营投入就不定,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预计10年能全额回收,小项目可以更短时间得到回报。 五、投资政策 (1)根据需要可拥有30—50年的经营使用期限。 (2)中山镇人民政府采用6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a、按照古镇保护、开发、旅游总体规划,分期分批出让; b、转让时,属镇政府所收有关规费可以部分减免或全免; c、转让土地采取国家征用、包干征用、土地置换、租赁使用(25年内)等办法,尽量满足授让方的要求; d、涉及林地问题,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e、涉及水利问题,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f、土地规划范围内整体出让或部分出让,但建设内容必须符合保护、开发、旅游规划。 (3)政府将尽力改善投资环境,目前已完成了水、电、宽带网、信息网工程、将继完善交通、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联系单位:重庆江津市中山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 胡卫东(书记) 023—47768998 戴 蓉(镇长) 023-47768929 王贞模(副镇长 分管旅游工作) 023—47768189 周吉林(旅游办主任) 023—47768968 传 真: 023—47768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