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263|回复: 17

【老兵凋零】江津籍黄埔抗战老兵陈怀礼仙逝,享年100岁

[复制链接]

792

主题

1670

帖子

40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21
发表于 2015-7-6 1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喧嚣中,您悄然离去!原黄埔十六期抗战老兵陈怀礼于今日上午仙逝,享年100岁。老人出生于重庆江津,随税警总团参加了淞沪会战,后入黄埔,毕业后辗转湖北,云南,印度等地与日作战!泣送老兵! (@假装是浮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主题

1670

帖子

40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为军事报摄影记者
全国解放后,下放农村18年,1980年后,在四川江津历任政协委员等职

1、91岁的陈怀礼
    陈怀礼是一个爽朗的老头,一点也看不出已经是91岁高龄了。在江津的大街上居然还能健步如飞,居然还要拉着比他小差不多一个甲子的我穿马路。
    在我认识的所有老兵当中,大多数人已经是老态龙钟了。有的已经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有的日常也需要有人照顾。而陈怀礼似乎健康对他特别的眷顾。
    采访陈怀礼,是安排在江津市黄埔同学会的办公室里。陈老是这里的副会长。花白的头发,穿着件半新却很干净的中山装,一副斯文干练的模样。陈老是黄埔军校十六期的,在他拿过来的黄埔军校同学录里,我翻到了他的名字和照片。
    1937年的陈怀礼是一个帅小伙。
    1937年的陈怀礼是国民党税警总团政训处的一名少尉军官。
    我对陈老印象很深,虽然91岁,但记忆力过人,谈起八一三淞沪抗战,仍记忆犹新。令我惊讶的是,陈老知道的战场故事特别多。
   “八一三淞沪抗战的事情,我记得最牢”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同水兵斋藤要藏,驾驶军用小汽车,擅闯虹桥机场,并首先开枪,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随后,日军在上海各个据点调兵遣将,并且武装日本侨民,囤积战争物资,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闸北虬江路首先向我保安团开枪,并跨过了铁路,向我军发动了进攻,我军奋起抗击。战斗打响以后,张治中将军立即指挥已在上海闸北、江湾一带布防的我军向敌人发起攻击,南京政府也调动周边地区的部队增援上海。
   “那时我在税警总团政训处,随总团驻扎在江苏连云港的海州,税警总团隶属于财政部,是一支装备相对较好的警察部队。”
    在海州时,陈怀礼是税警总团出版的刊物“海棠周报”的校对,每天的任务是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报导。
    “8月20日,税警总团根据南京政府的命令,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总团政训处也随总团来到上海。”
    那天在办公室采访陈老的时候,在场的还有其他几个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年轻工作人员,我发觉她们也听的津津有味。估计老先生在办公室没有详细谈起过他的过去。其实我也很纳闷,老先生平常不提起过去,却又记得如此清晰。这个问题,那天回来后我才想清楚,老先生那是把他的过去都记在了心里,把我们民族那段斗争的历史全部一一记在了心里。
    60多年过去了,他不是用脑在记,而是用心在记。

2、政训处的任务
    重庆江津是个山水秀丽的小城,陈老在这已经住了五十多年了。提起上海,陈老非常的熟悉。
    “当时我们进驻上海的时候,奉令在上海徐家汇虹桥路245号一栋三层楼的空房内驻扎,和我们同住在一起的是上海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
    税警总团政训处是一个非战斗单位,有15个工作人员,其中有军官10人,其余是传达和炊事兵。
    “干部中,我年纪最小,级别也是最低,和军队中的少尉同级。”
    和税警总团政训处同住在一起的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工作人员都是上海妇女界比较活跃的一群人。她们中有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和青年学生。她们的爱国热情很高,在淞沪抗战期间,她们不计个人得失,不顾生命危险,每天分批组织去战场抢救伤员,去医院看护、慰问伤兵,分发慰劳品,帮助伤兵洗衣服、写家信。
    陈怀礼在税警总团政训处的任务就是收集战场信息,经常和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一齐去医院看望伤兵,和伤兵们摆龙门阵,谈天说地。“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到了战场上许多战斗故事和战役的进展情况。每当一些伤员讲起自己部队中有许多官兵,在战场上与日寇英勇搏斗而光荣负伤,以至于献出生命的事迹,讲起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拚搏的惨烈场面,我和妇女大队的女学生们,都激动的流出了眼泪。”陈老喝了口茶对我说。
    作为政训处的工作人员,陈怀礼有时奉令也要到第一线团、营指挥所去慰问和了解战斗情况,一是代表总团下去慰问,鼓励一下士气,二来也是要掌握一些情报,可供总团长官们参考。
    “这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执行起来非常艰难。”
     首先是白天不能去,日军的飞机到处投弹,大炮也几乎不停地轰炸,各个战场枪声不断,白天出去非常危险。于是陈怀礼改为夜间行动。可是夜间行动也是很艰难的,日本人在上海的时间久了,在地方上扶植了一批汉奸。这些汉奸,经常在夜间出没,袭击我军哨兵和夜间出来执行任务的官兵。曾经发生过多次我军哨兵、联络员、运输人员被汉奸袭击的事件。鉴于此,税警总团政训处安排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手里都提着子弹上了膛的手枪,集体行动。由于道路不熟,又不能点灯,不能打手电,从驻地到前线要走几公里,再加上沿途岗哨很多,口令又天天换,所以陈怀礼他们赶到前线总是快半夜了。完成任务后,又从前线连夜回撤。回去的路上也是障碍重重,哨兵都躲在暗处,你看不到他,口令回答不正确,马上子弹就打过来。
    “有时我们真分不清问我们口令的人是我军哨兵,还是那可恨的汉奸。”说到这里,陈老还是心有余悸。
    日军的飞机每天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和市区无辜平民的居住区,狂轰滥炸,敌人水上和陆上的大炮也在不停地进行炮击。
   “我曾经用望远镜看到日军使用很大的气球指挥地面上的炮火。整个上海炮声、爆炸声不断,到处都是大火,浓烟滚滚,漫无天日。”
我军的武器不及日军,敌人轰炸时,战士只能躲在战壕里不动,等到敌人逼近,大炮失去威力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但即使是这样,伤亡还是很大的。在敌人炮轰的时候,我们已有了伤亡,在短兵相接的时侯,士兵们发现敌人的三八式步枪的刺刀比我们的中正式、汉阳造的七九式步枪的刺刀长10公分。
    “肉搏时,我们吃亏不小,伤亡也很大啊。”
     有些部队为了在肉搏时不再吃亏,因此组织了大刀队,与日军拚搏。
    陈怀礼在收集战场消息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和支持其他战士杀敌的事迹。“日军进攻每有进展,立即就地构筑工事,并围起铁丝网,设置障碍物,以防我军反攻。而我军反攻时,由于来不及剪断铁丝网,许多士兵就扑在铁丝网上,让后面冲上来的战士们踩在身上,冲入敌阵。”
    老人很是激动,我和在场的其他人的情绪也为之感染。

3、姚子青、张守仁、陈凯荣、陈树生……
    陈老的故事特别多。他跟我说,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一线收集信息。
    陈老跟我说的故事,全是有名有姓的。回去考证,还真是。对老先生的记忆力,我真的是佩服。
    老人告诉我,九十八师二九四旅在宝山、月浦一带布防,青年军官姚子青率一营官兵守宝山。日军动用了三十余艘军舰,十几架飞机,二十多辆装甲车,数千士兵,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宝山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姚子青营的全体官兵,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死守宝山,寸步不让。日军在疯狂进攻宝山城六天六夜后,依然未能攻入城内。气急败坏的日军在继续用大炮、飞机、装甲车进攻之外,又使用了大量的硫璜弹和燃烧弹,将整个宝山城夷为平地,姚子青在城墙坍塌,日军蜂涌而入,形势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后退,率领最后剩下来的十多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最后在消灭了近百名日本鬼子后,全都壮烈牺牲。
    “这是八一三淞沪开战以来我军英勇杀敌的光辉典范啊。”
     姚子青营奋勇杀敌,决不后退的英勇精神,大大地鼓舞了正在浴血抗战的战士们的士气。“我们在整理搜集姚子青的英勇事迹时,许多人都感动的流了泪。”?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又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第四军九十二师三九零团副营长张守仁、在罗店争夺战中,他组织学过武术的青年士兵三十多人,成立了敢死队。敢死队每人配手枪一支,大刀一把,他们多次冲入敌阵,用大刀砍杀敌人。有一次,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在砍杀了几十个敌人首级之后,还活捉了一个俘虏,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后来营长在前线牺牲了,张守仁奉令代理营长,坚守阵地九天九夜,全营官兵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多人,还有一些是伤病员。后来张守仁又奉令掩护师部向嘉兴方向撤退,在掩护师部撤退的途中,张守仁多次与尾追之敌进行战斗,结果不幸负伤,成了终身残疾。
“我还认识的一个朋友叫陈凯荣,他是第七军一七二师一零二七团第一营的营长。”
老人告诉我,这个营参加了一个战斗梯队,计有一千多人,进入了当时战斗最为激烈的蕰藻浜阵地,日军已成功从宝山沿江登陆,我军抗登陆作战,已经失利,进入蕰藻浜两岸进行阵地防御战,这时日军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地从长江沿岸登陆,敌人的飞机和舰炮猛烈地向我军的阵地轰击,我军的伤亡很大。
陈凯荣的部队到了蕰藻浜以后,接替了已遭日军重创的李觉的部队,进入了阵地。这时日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陈凯荣率领全营官兵坚守阵地,奋力抗击。由于日军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武器装备又占有很大的优势,而陈凯荣部队的防御工事又很简单,所以战斗打得很辛苦,尽管陈营官兵同仇敌忾,人人都表现表现的很英勇,但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大了,战斗进行到第三天,连以下指挥官已伤亡过半。第四天,协助陈凯荣指挥的副营长也负伤了。到了第六天,全营能作战的士兵不到百人,陈凯荣在第八天拂晓伏在房顶上指挥作战时,不幸也负了伤。师部命令陈凯荣率部撤离阵地。负了伤的陈凯荣在担架上点了一下尚活着的士兵,这时全营只剩下一个连长,二个排长,三十七名士兵了。
老人对谢晋元部队的事迹也都耳熟能详了,在当时,陈怀礼还了解到的一个事迹,谢晋元部队有一个士兵叫陈树生,是敢死队队员,四排的副班长。10月28日黎明,陈树生突然发现,在新垃极桥边,有二十多个日本兵正在桥边向北打旗语,陈树生一看就知道敌人的侦察兵,正在将侦察结果告知准备围攻四行仓库的日军头目,陈树生一看情况紧急,立即在身上绑了五颗手榴弹,手上还抱着一颗迫击炮弹,纵身从四行仓库五楼跳向敌群,在一阵爆炸声中,英雄陈树生与日寇同归于尽,一直在苏州河南岸英租界关心着四行孤军安危的群众,见到英雄的壮举,无不感动,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泪。
这样的故事,在陈怀礼的记忆里还有很多。
说到那些许许多多在阵地上坚持战斗,视死如归英雄们,老人非常地敬佩。他一直说,他很遗憾在淞沪战场上没有杀过敌人,却看到身边许多中国军人倒下。
在我心里,陈怀礼其实也是英雄。他从淞沪战场的“血肉磨坊”里活着走了出来,见证了中国军人为国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宋希濂将军感概地说:“我打了十几年的仗,还没有带过没上花名册,就上战场的士兵”
陈怀礼在税警总团政训处的工作是穿插于前线各部之间收集战斗进展情况。同时他也有幸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抗战将领和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官兵,从他们那里,他对战争的残酷性,对爱国军人为了国家的自尊和民族的利益,作出的巨大牺牲有了直接和深刻的了解。
“宋希濂的36师,原驻西安。”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宋希濂立即率部星夜兼程,赶赴战场。16日就赶到了上海,当时张治中将军正组织兵力向虹口、杨浦的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宋希濂部到后立即投入战斗,在江湾、大场一线与反扑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日军增援部队在宝山沿江登陆以后,36师先后在张华浜和杨浦的引翔港一带阻击日军。
9月6日,日军第三师团向军工路南段进犯。36师英勇反击,将日军支队长饭田七郎击毙。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锐气。从8月16日至9月中旬的一个月里,36师作为主力部队之一,始终在抗战的第一线,部队的伤亡因此也很大,死伤过半,直到九月下旬,部队才得到1500名壮丁补充。后来还有500多名上海本地青年和流亡学生自愿参军。
“这些人连花名册都不来不及登记,就上了战场。”
老人对我说,当时宋希濂将军感概地对身边人说:“我打了十几年的仗,还没有带过没上花名册,就上战场的士兵”。他立即吩咐各部队,边战斗,边作统计,将这些人的姓名、年龄、藉贯、职业逐项登记,予以备案。
后来这些自愿上战场的青年中有许多人都在与日军的的拚搏中牺牲了。

5、税警团的战斗
老人对我说起税警总团在淞沪战场的表现更是神采奕奕。
“作为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税警团始终在抗战的第一线坚持战斗,官兵们表现的都十分英勇。”
税警五团的团长丘之纪,一直都在最前线指挥战斗从蕰藻浜到大场等地区,丘之纪始终都和士兵一起战斗在第一线。11月2日,丘之纪为了夺回刘家宅阵地,亲自率部与敌人展开近战,白刃战,逐屋逐宅与敌人拚博,战斗空前激烈,士兵们在丘团长的带领下,英勇顽强、奋力搏杀,在激战中,丘团长不幸中弹,英勇牺牲。丘团的官兵们一见长官牺牲,个个都无比愤怒,更加奋勇杀敌,终于杀回了刘家宅阵地,将敌人赶回苏州河北岸。
税警四团团长孙立人,率部参加防守苏州河战斗,苦战一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不计其数,但日军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疯狂向孙部进攻,孙立人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不幸身负重伤,被迫离开战场。
税警总团退守苏州河以后,与敌人隔河相峙,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敌机沿河轰炸,我正在住处围墙掩蔽处观望,突然看见一架日海军木更津部飞机在投弹后,正向上飞去时与另一架准备俯冲投弹的飞机在三百米高空相撞,只见一团黑烟和几块飞机残片在空中翻飞,有一个日军的飞行员命大,跳伞落入了我团阵地,被我军活捉。日军飞机继续轰炸我军阵地,在陈怀礼站的地方不到三百米远,税警团有一个营指挥所被炸,营长李邦青(青岛人)当场牺牲。陈怀礼事后赶到了现场,察看了李营长的遗体。由于掩蔽工事都是临时建筑的,不很牢固,整个工事都被炸坍了,李营长身上多处中弹,另外还有几个人也被炸伤。
由于日军的炮火异常猛烈,我军伤亡很大,税警总团原有六个团和八个直属营,兵力在15000人左右,从进入淞沪战场到10月底,我部已伤亡三分之二,在苏州河阵地上,又牺牲了近千人。
老人告诉我,在税警总团防区的左翼是友军四川杨森的八个团,由于士兵们都穿着草鞋,所以叫他们草鞋兵。他们的防线在苏州河西段沈家塔一带,陈怀礼有时也去杨森的部队里了解情况,对他们比较了解,部队装备比较差,战斗力也不高,但士兵们抗日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他们在自己的阵地上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坚守阵地八天八夜。伤亡巨大,牺牲的人员超过半数,受伤的就更多了。

6、混乱的大撤退
11月7日,市郊重镇大场失守,同时日军增援部队二个师团在金山卫登陆,迅速占领了松江,并向青浦方向进犯。我军面临被敌人包围的态势。南京大本营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决定全线撤退。
11月8日夜,第三战区司令部已下达了撤退命令。
11月9日,税警总团开始沿沪宁铁路撤退。总团命令各团和直属营在苏州集结,陈怀礼所在的政训处走的比较晚,于10日晚上才离开虹桥路驻地的。
“我们在走的时候,除了手枪外,什么也没带,真正做到了轻装上路。”
出了上海市区,到了郊区的时候,我们被眼前混乱的状况惊呆了,由于撤退的命令下得突然,各部没有时间作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方案,数十万大军几乎同时从沪宁线北撤,而这些部队又分属好几个派系。互相之间没有作战上的协同和配合,也没有明确的退却路线,几十万大军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到处都是丢弃的轻重武器和战略物资。
日军出动飞机和机械化部队,沿途追杀。这时几乎所有部队的建制都被打乱了。遍地都是散兵游勇,混乱不堪,真如俗话所说:“兵败如山倒”。眼前的情形,正是此话的真实写照。
一路上到处是被日机炸毁的汽车和死难者的遗体。
日军在出动飞机扫射和轰炸我撤退的部队和公路,桥梁之外。还出动了许多支挺进队,便衣队袭击我军指挥机关.
蒒岳所在的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进至安亭时,曾遭到日军侦察队的袭击,在撤退途中,蒒岳的座车突遭日军挺进队的扫射,司机、副官、卫士都被打死,蒒岳见机不妙,跳出汽车,潜入水中,才幸免于难。
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部在撤往昆山的公路上,也遭到日军挺进队的攻击,司令部人员和警卫人员死伤很多,胡宗南总算无恙。
由于我军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几十万大军在撤退时,竟然没能组织起一次有效的反击,致使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次大撤退的场面真是混乱不堪!”陈老至今还记忆犹新。
陈怀礼在撤退时,最初是和其他六位战友一齐走的。待到了青浦,由于混乱,只剩下二人和他同行了。
由于白天不敢行动,因为日机不停地轰炸,一路上的村庄和树林都被日军炸平了,陈怀礼只能躲在废墟里等到天黑再行动,沿途十室九空,许多无辜村居,不是被炸死,就是逃散了,已找不到一个本地居民。
江南都是水乡,河沟交错,桥梁大多被炸毁,不得不多次绕道,陈怀礼直到第三天晚上才到达苏州,找到收容站,回到了部队。

7、吴继光将军让我终生难忘
老人还告诉我,在撤退时,遇到了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
174旅旅长吴继光将军率部退至青浦时,看到各路大军撤退时的混乱场面,深感忧虑。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他知道这样的状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尽管自己的部队伤亡也很大,但他毅然率部在青浦构筑工事,担负起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重任。
174旅在吴继光将军的带领下,坚守阵地,浴血抗战三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吴继光将军在白鹤巷光荣殉国,时年只有34岁。要不是吴继光将军和174旅全体官兵用自己的血肉掩护的话,我军撤退时的损失那就更大了,真可以说是不堪设想了。
吴继光将军文武全才,在夏楚中师长的中秋赏月会上,吴继光当场赋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表现出了豪迈的英雄气概。
吴继光将军是淞沪抗战中牺牲的著名烈士,他的材料,我这里有很多。我也和烈士家属多次碰面,但我却从来不知道吴继光将军还有这么一首诗。
税警总团在苏州收容所集结完毕以后,部队开往陕西宝鸡整训。
陈老告诉我,经过淞沪抗战的洗礼后,不愿再做文职工作了。
“我一直想到一线参加战斗,亲手杀死日本鬼子!”
1938年1月中旬,陈怀礼来到武汉,先考入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一期军事大队,后又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分在四川铜梁的十六期二总队甲级生队。1939年11月毕业,分发在预四师任排长,1943年调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霍揆章部,1944年调驻印军郑洞国部炮12团。抗战胜利后回国,1946年调国防部政工局(原新闻局)作参谋,被聘为军事报摄影记者。
全国解放后,下放农村18年1980年后,在四川江津历任政协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组长。同时担任侨联委员、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埔同学会江津组组长、现任重庆市黄埔同学会理事、民革重庆市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

8、为抗日作贡献,我一辈子都感到自豪
采访陈怀礼,他的故事不仅让我感动,而且他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让我收获颇多。这里面的细节是许多历史书上看不到的。
陈老和老伴住在江津滨江路的一栋简易楼房里,子女也不在身边。当问起现在生活的如何时,老人连说“不错,不错”。
陈老告诉我,自己年纪大了,想把在抗战中的亲身经历用笔写下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那段历史了。是啊,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想起那场战争的残酷和悲情,正是因为我们还能见到像陈怀礼这样的老兵们,是他们帮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陈老还有一些社会职务,他说现在虽年事已高了,但仍很想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衷心希望海峡两岸能再次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创辉煌。
回忆淞沪抗战的点滴,老人显得很投入。
“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件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抗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一点贡献,这是我一辈子都感到自豪的事。”
陈老的这句话,我始终印在脑海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主题

1670

帖子

40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为军事报摄影记者
全国解放后,下放农村18年,1980年后,在四川江津历任政协委员等职

1、91岁的陈怀礼
    陈怀礼是一个爽朗的老头,一点也看不出已经是91岁高龄了。在江津的大街上居然还能健步如飞,居然还要拉着比他小差不多一个甲子的我穿马路。
    在我认识的所有老兵当中,大多数人已经是老态龙钟了。有的已经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有的日常也需要有人照顾。而陈怀礼似乎健康对他特别的眷顾。
    采访陈怀礼,是安排在江津市黄埔同学会的办公室里。陈老是这里的副会长。花白的头发,穿着件半新却很干净的中山装,一副斯文干练的模样。陈老是黄埔军校十六期的,在他拿过来的黄埔军校同学录里,我翻到了他的名字和照片。
    1937年的陈怀礼是一个帅小伙。
    1937年的陈怀礼是国民党税警总团政训处的一名少尉军官。
    我对陈老印象很深,虽然91岁,但记忆力过人,谈起八一三淞沪抗战,仍记忆犹新。令我惊讶的是,陈老知道的战场故事特别多。
   “八一三淞沪抗战的事情,我记得最牢”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同水兵斋藤要藏,驾驶军用小汽车,擅闯虹桥机场,并首先开枪,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随后,日军在上海各个据点调兵遣将,并且武装日本侨民,囤积战争物资,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闸北虬江路首先向我保安团开枪,并跨过了铁路,向我军发动了进攻,我军奋起抗击。战斗打响以后,张治中将军立即指挥已在上海闸北、江湾一带布防的我军向敌人发起攻击,南京政府也调动周边地区的部队增援上海。
   “那时我在税警总团政训处,随总团驻扎在江苏连云港的海州,税警总团隶属于财政部,是一支装备相对较好的警察部队。”
    在海州时,陈怀礼是税警总团出版的刊物“海棠周报”的校对,每天的任务是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报导。
    “8月20日,税警总团根据南京政府的命令,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总团政训处也随总团来到上海。”
    那天在办公室采访陈老的时候,在场的还有其他几个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年轻工作人员,我发觉她们也听的津津有味。估计老先生在办公室没有详细谈起过他的过去。其实我也很纳闷,老先生平常不提起过去,却又记得如此清晰。这个问题,那天回来后我才想清楚,老先生那是把他的过去都记在了心里,把我们民族那段斗争的历史全部一一记在了心里。
    60多年过去了,他不是用脑在记,而是用心在记。

2、政训处的任务
    重庆江津是个山水秀丽的小城,陈老在这已经住了五十多年了。提起上海,陈老非常的熟悉。
    “当时我们进驻上海的时候,奉令在上海徐家汇虹桥路245号一栋三层楼的空房内驻扎,和我们同住在一起的是上海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
    税警总团政训处是一个非战斗单位,有15个工作人员,其中有军官10人,其余是传达和炊事兵。
    “干部中,我年纪最小,级别也是最低,和军队中的少尉同级。”
    和税警总团政训处同住在一起的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工作人员都是上海妇女界比较活跃的一群人。她们中有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和青年学生。她们的爱国热情很高,在淞沪抗战期间,她们不计个人得失,不顾生命危险,每天分批组织去战场抢救伤员,去医院看护、慰问伤兵,分发慰劳品,帮助伤兵洗衣服、写家信。
    陈怀礼在税警总团政训处的任务就是收集战场信息,经常和抗敌后援会妇女大队一齐去医院看望伤兵,和伤兵们摆龙门阵,谈天说地。“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到了战场上许多战斗故事和战役的进展情况。每当一些伤员讲起自己部队中有许多官兵,在战场上与日寇英勇搏斗而光荣负伤,以至于献出生命的事迹,讲起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拚搏的惨烈场面,我和妇女大队的女学生们,都激动的流出了眼泪。”陈老喝了口茶对我说。
    作为政训处的工作人员,陈怀礼有时奉令也要到第一线团、营指挥所去慰问和了解战斗情况,一是代表总团下去慰问,鼓励一下士气,二来也是要掌握一些情报,可供总团长官们参考。
    “这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执行起来非常艰难。”
     首先是白天不能去,日军的飞机到处投弹,大炮也几乎不停地轰炸,各个战场枪声不断,白天出去非常危险。于是陈怀礼改为夜间行动。可是夜间行动也是很艰难的,日本人在上海的时间久了,在地方上扶植了一批汉奸。这些汉奸,经常在夜间出没,袭击我军哨兵和夜间出来执行任务的官兵。曾经发生过多次我军哨兵、联络员、运输人员被汉奸袭击的事件。鉴于此,税警总团政训处安排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手里都提着子弹上了膛的手枪,集体行动。由于道路不熟,又不能点灯,不能打手电,从驻地到前线要走几公里,再加上沿途岗哨很多,口令又天天换,所以陈怀礼他们赶到前线总是快半夜了。完成任务后,又从前线连夜回撤。回去的路上也是障碍重重,哨兵都躲在暗处,你看不到他,口令回答不正确,马上子弹就打过来。
    “有时我们真分不清问我们口令的人是我军哨兵,还是那可恨的汉奸。”说到这里,陈老还是心有余悸。
    日军的飞机每天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和市区无辜平民的居住区,狂轰滥炸,敌人水上和陆上的大炮也在不停地进行炮击。
   “我曾经用望远镜看到日军使用很大的气球指挥地面上的炮火。整个上海炮声、爆炸声不断,到处都是大火,浓烟滚滚,漫无天日。”
我军的武器不及日军,敌人轰炸时,战士只能躲在战壕里不动,等到敌人逼近,大炮失去威力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但即使是这样,伤亡还是很大的。在敌人炮轰的时候,我们已有了伤亡,在短兵相接的时侯,士兵们发现敌人的三八式步枪的刺刀比我们的中正式、汉阳造的七九式步枪的刺刀长10公分。
    “肉搏时,我们吃亏不小,伤亡也很大啊。”
     有些部队为了在肉搏时不再吃亏,因此组织了大刀队,与日军拚搏。
    陈怀礼在收集战场消息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和支持其他战士杀敌的事迹。“日军进攻每有进展,立即就地构筑工事,并围起铁丝网,设置障碍物,以防我军反攻。而我军反攻时,由于来不及剪断铁丝网,许多士兵就扑在铁丝网上,让后面冲上来的战士们踩在身上,冲入敌阵。”
    老人很是激动,我和在场的其他人的情绪也为之感染。

3、姚子青、张守仁、陈凯荣、陈树生……
    陈老的故事特别多。他跟我说,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一线收集信息。
    陈老跟我说的故事,全是有名有姓的。回去考证,还真是。对老先生的记忆力,我真的是佩服。
    老人告诉我,九十八师二九四旅在宝山、月浦一带布防,青年军官姚子青率一营官兵守宝山。日军动用了三十余艘军舰,十几架飞机,二十多辆装甲车,数千士兵,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宝山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姚子青营的全体官兵,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死守宝山,寸步不让。日军在疯狂进攻宝山城六天六夜后,依然未能攻入城内。气急败坏的日军在继续用大炮、飞机、装甲车进攻之外,又使用了大量的硫璜弹和燃烧弹,将整个宝山城夷为平地,姚子青在城墙坍塌,日军蜂涌而入,形势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后退,率领最后剩下来的十多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最后在消灭了近百名日本鬼子后,全都壮烈牺牲。
    “这是八一三淞沪开战以来我军英勇杀敌的光辉典范啊。”
     姚子青营奋勇杀敌,决不后退的英勇精神,大大地鼓舞了正在浴血抗战的战士们的士气。“我们在整理搜集姚子青的英勇事迹时,许多人都感动的流了泪。”?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又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第四军九十二师三九零团副营长张守仁、在罗店争夺战中,他组织学过武术的青年士兵三十多人,成立了敢死队。敢死队每人配手枪一支,大刀一把,他们多次冲入敌阵,用大刀砍杀敌人。有一次,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在砍杀了几十个敌人首级之后,还活捉了一个俘虏,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后来营长在前线牺牲了,张守仁奉令代理营长,坚守阵地九天九夜,全营官兵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多人,还有一些是伤病员。后来张守仁又奉令掩护师部向嘉兴方向撤退,在掩护师部撤退的途中,张守仁多次与尾追之敌进行战斗,结果不幸负伤,成了终身残疾。
“我还认识的一个朋友叫陈凯荣,他是第七军一七二师一零二七团第一营的营长。”
老人告诉我,这个营参加了一个战斗梯队,计有一千多人,进入了当时战斗最为激烈的蕰藻浜阵地,日军已成功从宝山沿江登陆,我军抗登陆作战,已经失利,进入蕰藻浜两岸进行阵地防御战,这时日军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地从长江沿岸登陆,敌人的飞机和舰炮猛烈地向我军的阵地轰击,我军的伤亡很大。
陈凯荣的部队到了蕰藻浜以后,接替了已遭日军重创的李觉的部队,进入了阵地。这时日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陈凯荣率领全营官兵坚守阵地,奋力抗击。由于日军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武器装备又占有很大的优势,而陈凯荣部队的防御工事又很简单,所以战斗打得很辛苦,尽管陈营官兵同仇敌忾,人人都表现表现的很英勇,但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大了,战斗进行到第三天,连以下指挥官已伤亡过半。第四天,协助陈凯荣指挥的副营长也负伤了。到了第六天,全营能作战的士兵不到百人,陈凯荣在第八天拂晓伏在房顶上指挥作战时,不幸也负了伤。师部命令陈凯荣率部撤离阵地。负了伤的陈凯荣在担架上点了一下尚活着的士兵,这时全营只剩下一个连长,二个排长,三十七名士兵了。
老人对谢晋元部队的事迹也都耳熟能详了,在当时,陈怀礼还了解到的一个事迹,谢晋元部队有一个士兵叫陈树生,是敢死队队员,四排的副班长。10月28日黎明,陈树生突然发现,在新垃极桥边,有二十多个日本兵正在桥边向北打旗语,陈树生一看就知道敌人的侦察兵,正在将侦察结果告知准备围攻四行仓库的日军头目,陈树生一看情况紧急,立即在身上绑了五颗手榴弹,手上还抱着一颗迫击炮弹,纵身从四行仓库五楼跳向敌群,在一阵爆炸声中,英雄陈树生与日寇同归于尽,一直在苏州河南岸英租界关心着四行孤军安危的群众,见到英雄的壮举,无不感动,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泪。
这样的故事,在陈怀礼的记忆里还有很多。
说到那些许许多多在阵地上坚持战斗,视死如归英雄们,老人非常地敬佩。他一直说,他很遗憾在淞沪战场上没有杀过敌人,却看到身边许多中国军人倒下。
在我心里,陈怀礼其实也是英雄。他从淞沪战场的“血肉磨坊”里活着走了出来,见证了中国军人为国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宋希濂将军感概地说:“我打了十几年的仗,还没有带过没上花名册,就上战场的士兵”
陈怀礼在税警总团政训处的工作是穿插于前线各部之间收集战斗进展情况。同时他也有幸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抗战将领和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官兵,从他们那里,他对战争的残酷性,对爱国军人为了国家的自尊和民族的利益,作出的巨大牺牲有了直接和深刻的了解。
“宋希濂的36师,原驻西安。”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宋希濂立即率部星夜兼程,赶赴战场。16日就赶到了上海,当时张治中将军正组织兵力向虹口、杨浦的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宋希濂部到后立即投入战斗,在江湾、大场一线与反扑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日军增援部队在宝山沿江登陆以后,36师先后在张华浜和杨浦的引翔港一带阻击日军。
9月6日,日军第三师团向军工路南段进犯。36师英勇反击,将日军支队长饭田七郎击毙。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锐气。从8月16日至9月中旬的一个月里,36师作为主力部队之一,始终在抗战的第一线,部队的伤亡因此也很大,死伤过半,直到九月下旬,部队才得到1500名壮丁补充。后来还有500多名上海本地青年和流亡学生自愿参军。
“这些人连花名册都不来不及登记,就上了战场。”
老人对我说,当时宋希濂将军感概地对身边人说:“我打了十几年的仗,还没有带过没上花名册,就上战场的士兵”。他立即吩咐各部队,边战斗,边作统计,将这些人的姓名、年龄、藉贯、职业逐项登记,予以备案。
后来这些自愿上战场的青年中有许多人都在与日军的的拚搏中牺牲了。

5、税警团的战斗
老人对我说起税警总团在淞沪战场的表现更是神采奕奕。
“作为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税警团始终在抗战的第一线坚持战斗,官兵们表现的都十分英勇。”
税警五团的团长丘之纪,一直都在最前线指挥战斗从蕰藻浜到大场等地区,丘之纪始终都和士兵一起战斗在第一线。11月2日,丘之纪为了夺回刘家宅阵地,亲自率部与敌人展开近战,白刃战,逐屋逐宅与敌人拚博,战斗空前激烈,士兵们在丘团长的带领下,英勇顽强、奋力搏杀,在激战中,丘团长不幸中弹,英勇牺牲。丘团的官兵们一见长官牺牲,个个都无比愤怒,更加奋勇杀敌,终于杀回了刘家宅阵地,将敌人赶回苏州河北岸。
税警四团团长孙立人,率部参加防守苏州河战斗,苦战一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不计其数,但日军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疯狂向孙部进攻,孙立人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不幸身负重伤,被迫离开战场。
税警总团退守苏州河以后,与敌人隔河相峙,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敌机沿河轰炸,我正在住处围墙掩蔽处观望,突然看见一架日海军木更津部飞机在投弹后,正向上飞去时与另一架准备俯冲投弹的飞机在三百米高空相撞,只见一团黑烟和几块飞机残片在空中翻飞,有一个日军的飞行员命大,跳伞落入了我团阵地,被我军活捉。日军飞机继续轰炸我军阵地,在陈怀礼站的地方不到三百米远,税警团有一个营指挥所被炸,营长李邦青(青岛人)当场牺牲。陈怀礼事后赶到了现场,察看了李营长的遗体。由于掩蔽工事都是临时建筑的,不很牢固,整个工事都被炸坍了,李营长身上多处中弹,另外还有几个人也被炸伤。
由于日军的炮火异常猛烈,我军伤亡很大,税警总团原有六个团和八个直属营,兵力在15000人左右,从进入淞沪战场到10月底,我部已伤亡三分之二,在苏州河阵地上,又牺牲了近千人。
老人告诉我,在税警总团防区的左翼是友军四川杨森的八个团,由于士兵们都穿着草鞋,所以叫他们草鞋兵。他们的防线在苏州河西段沈家塔一带,陈怀礼有时也去杨森的部队里了解情况,对他们比较了解,部队装备比较差,战斗力也不高,但士兵们抗日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他们在自己的阵地上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坚守阵地八天八夜。伤亡巨大,牺牲的人员超过半数,受伤的就更多了。

6、混乱的大撤退
11月7日,市郊重镇大场失守,同时日军增援部队二个师团在金山卫登陆,迅速占领了松江,并向青浦方向进犯。我军面临被敌人包围的态势。南京大本营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决定全线撤退。
11月8日夜,第三战区司令部已下达了撤退命令。
11月9日,税警总团开始沿沪宁铁路撤退。总团命令各团和直属营在苏州集结,陈怀礼所在的政训处走的比较晚,于10日晚上才离开虹桥路驻地的。
“我们在走的时候,除了手枪外,什么也没带,真正做到了轻装上路。”
出了上海市区,到了郊区的时候,我们被眼前混乱的状况惊呆了,由于撤退的命令下得突然,各部没有时间作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方案,数十万大军几乎同时从沪宁线北撤,而这些部队又分属好几个派系。互相之间没有作战上的协同和配合,也没有明确的退却路线,几十万大军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到处都是丢弃的轻重武器和战略物资。
日军出动飞机和机械化部队,沿途追杀。这时几乎所有部队的建制都被打乱了。遍地都是散兵游勇,混乱不堪,真如俗话所说:“兵败如山倒”。眼前的情形,正是此话的真实写照。
一路上到处是被日机炸毁的汽车和死难者的遗体。
日军在出动飞机扫射和轰炸我撤退的部队和公路,桥梁之外。还出动了许多支挺进队,便衣队袭击我军指挥机关.
蒒岳所在的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进至安亭时,曾遭到日军侦察队的袭击,在撤退途中,蒒岳的座车突遭日军挺进队的扫射,司机、副官、卫士都被打死,蒒岳见机不妙,跳出汽车,潜入水中,才幸免于难。
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部在撤往昆山的公路上,也遭到日军挺进队的攻击,司令部人员和警卫人员死伤很多,胡宗南总算无恙。
由于我军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几十万大军在撤退时,竟然没能组织起一次有效的反击,致使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次大撤退的场面真是混乱不堪!”陈老至今还记忆犹新。
陈怀礼在撤退时,最初是和其他六位战友一齐走的。待到了青浦,由于混乱,只剩下二人和他同行了。
由于白天不敢行动,因为日机不停地轰炸,一路上的村庄和树林都被日军炸平了,陈怀礼只能躲在废墟里等到天黑再行动,沿途十室九空,许多无辜村居,不是被炸死,就是逃散了,已找不到一个本地居民。
江南都是水乡,河沟交错,桥梁大多被炸毁,不得不多次绕道,陈怀礼直到第三天晚上才到达苏州,找到收容站,回到了部队。

7、吴继光将军让我终生难忘
老人还告诉我,在撤退时,遇到了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
174旅旅长吴继光将军率部退至青浦时,看到各路大军撤退时的混乱场面,深感忧虑。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他知道这样的状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尽管自己的部队伤亡也很大,但他毅然率部在青浦构筑工事,担负起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重任。
174旅在吴继光将军的带领下,坚守阵地,浴血抗战三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吴继光将军在白鹤巷光荣殉国,时年只有34岁。要不是吴继光将军和174旅全体官兵用自己的血肉掩护的话,我军撤退时的损失那就更大了,真可以说是不堪设想了。
吴继光将军文武全才,在夏楚中师长的中秋赏月会上,吴继光当场赋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表现出了豪迈的英雄气概。
吴继光将军是淞沪抗战中牺牲的著名烈士,他的材料,我这里有很多。我也和烈士家属多次碰面,但我却从来不知道吴继光将军还有这么一首诗。
税警总团在苏州收容所集结完毕以后,部队开往陕西宝鸡整训。
陈老告诉我,经过淞沪抗战的洗礼后,不愿再做文职工作了。
“我一直想到一线参加战斗,亲手杀死日本鬼子!”
1938年1月中旬,陈怀礼来到武汉,先考入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一期军事大队,后又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分在四川铜梁的十六期二总队甲级生队。1939年11月毕业,分发在预四师任排长,1943年调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霍揆章部,1944年调驻印军郑洞国部炮12团。抗战胜利后回国,1946年调国防部政工局(原新闻局)作参谋,被聘为军事报摄影记者。
全国解放后,下放农村18年1980年后,在四川江津历任政协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组长。同时担任侨联委员、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埔同学会江津组组长、现任重庆市黄埔同学会理事、民革重庆市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

8、为抗日作贡献,我一辈子都感到自豪
采访陈怀礼,他的故事不仅让我感动,而且他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让我收获颇多。这里面的细节是许多历史书上看不到的。
陈老和老伴住在江津滨江路的一栋简易楼房里,子女也不在身边。当问起现在生活的如何时,老人连说“不错,不错”。
陈老告诉我,自己年纪大了,想把在抗战中的亲身经历用笔写下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那段历史了。是啊,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想起那场战争的残酷和悲情,正是因为我们还能见到像陈怀礼这样的老兵们,是他们帮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陈老还有一些社会职务,他说现在虽年事已高了,但仍很想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衷心希望海峡两岸能再次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创辉煌。
回忆淞沪抗战的点滴,老人显得很投入。
“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件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抗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一点贡献,这是我一辈子都感到自豪的事。”
陈老的这句话,我始终印在脑海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主题

1670

帖子

40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老兵,不该凋零(27):陈怀礼爷爷,我们幸福着您的幸福(2010-01-19 00:32:45)
图文/@心往天下博客
这个周末,暂停了半个月的走访老兵活动继续进行。
早起,因为要到江津。
江津离主城区并不遥远,高速路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可是连日来大雾,很怕高速路封闭。考虑到有可能折返老路花费的时间,只好早起早走。
这次要去看望的是一位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名叫陈怀礼。老人的信息是胖歌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那里得到的。
头一天,在杨养正爷爷家里,也得到了证实。那一年,东方卫视来采访杨养正后,摄制组又到了江津,采访这位陈怀礼老人。
在江津市滨江路旁的一幢老式楼房里,我们见到了即将96岁的陈怀礼爷爷。老人的儿子径直将我们领到露台,老人正端坐在桌前看书。看见我们来,老人竟然起身相迎,动作之利索,让我们吃惊不小。
几天前和老人的儿子电话预约时,只是知道老人身体好,可这么硬朗,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几乎没有寒暄,我们甚至没有来得及介绍自己,陈爷爷便切入主题。

“战争的场景,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个样子。残酷得很!”
这几乎就是老人的开场白。
他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些资料,有淞沪抗战纪念馆编著的一本书,老人将其中涉及到自己的章节《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复印了一份给我们;另外还有一本厚厚的黄埔军校同学录。
陈怀礼,1915年农历5月21日出生于重庆江津德感。1932年进入南京东方中学读高中,毕业后1936年进入税警总团;1937年以税警总团政训处少尉身份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老人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1942年进入远征军20集团军霍揆章部,1944年调到驻印军郑栋国部炮12团。



这是老人给我们的资料上介绍的。聊聊数语,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青年军人在国难危机中的人生历程。老人以戎马之身经历了八年抗战,先后转战上海、湖北、缅甸、印度、云南,人生故事极为丰富。
陈爷爷耳朵不太好,我们的问话需要对着他耳朵大声说。可老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却相当好,所有的问题,几乎都不假思索就想起来了,我们叹为观止。

陈爷爷很主动地不再讲述关于上海淞沪抗战的细节,因为他给我们的资料里已经详细描述了。他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在湖北抗战和在远征军中的经历。个中滋味,此刻回想起来,仍旧感动不已。
在湖北,陈爷爷先后在沙洋、多宝湾、高坡、泰山庙等地战斗过。说起湖北,老人说,陈家场那一仗打得惨啊!
老人用笔为我们画着地图。在京钟公路和旧钟公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地名叫陈家场。由于那里是交通要塞,上级命令在陈家场附近破坏公路。当时的营长严奇(云南人、黄埔七期)命令二、三连去守陈家场,并挖断公路。两个连的士兵连夜作业,可到天亮前,日本鬼子的装甲车队将近5、60辆的开了过来,战斗由此打响。
陈爷爷说,当时他所在的一个营都只有一辆战车防御炮,根本就没法和敌人硬拼。可是,二、三连的官兵毫不畏惧,头一天从拂晓打到天亮;到了晚上,又打,直到打得弹尽粮绝。没有子弹了,二、三连就拼刺刀。
陈爷爷痛心地说,当时我所在的一连作为预备队就在不远处,就听见一晚上的拼杀声。日本人就是哇啦哇啦地喊,中国士兵就喊“杀”。一个晚上,两个连、200人全部牺牲了。
讲到这儿时,老人也停顿了下来。我感觉自己的眼眶又要湿了,赶紧下面的问题。

1943年加入远征军时,陈怀礼老人已经是校官了。老人清晰地记得自己是怎么从昆明起飞,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丁江,然后辗转到兰姆迦的。
“飞机一过了喜马拉雅山就热了。”
“我们一到丁江,就让我们脱衣服,然后烧掉,然后洗澡,发新衣服。”
老人的讲述,和时下央视十套正播出的《中国远征军》里的描述一模一样。
老人兴奋地说,从丁江到兰姆迦,要转好几趟火车。英国人统治印度很有一套:火车要男女分开车厢坐,即使夫妻也不例外;车厢之间被隔断,不能走动;铁轨一会是宽轨,一会是窄轨,过一段路又要换乘。
“那个时候的印度穷得很。英国人统治印度,残酷得很!”
我又想起曾经走访的远征军谭鼐爷爷说过的,在印度的每个中国士兵心中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因为看到了印度人被奴役的下场,没有人愿意再做亡国奴。
从老人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淞沪抗战时,老人在税警总团已经是少尉,每个月有40块钱的军饷(我们都知道税警团是财政部宋子文的部队,待遇相当好);可老人后来主动报考黄埔,两年学业,每个月只有12块钱的生活费;从黄埔毕业后又继续当排长,每个月也只有32块钱的军饷。钱越拿越少,官位也没有提升,可为什么老人还要去读黄埔呢?

  问到老人读黄埔的经历时,老人说起了这样一段话。
淞沪抗战时,我在政训处工作,做文职的,并不能上一线杀敌。可是,整个淞沪抗战,我看到的,就是上海死的人太多了。你想想,日本人扬言三天攻下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可我们守卫上海就坚持了三个月。三个月,中国人死伤35万啊!那时候,上海很多的中学生报名参军,许多年轻人连花名册都还没有造好就上前线了,而他们好多都是上了前线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候,真的就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户部分贫富,焦土抗战!
当时我就是气啊。我气自己是个文人。我不愿意当文人了,我要扛枪打仗。这种民族仇恨,你们年轻人今天是想象不出的。所以,我就是待遇差点,也要当一个真正的军人,要扛枪打仗!

在我面前的,是一位96岁的老人。回忆起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那些血火拼杀,那些壮怀激烈,老人依旧激动不已。民族的苦难和仇恨,已经永远地镌刻在了老人沧桑的内心;而只有奋起抗争的勇气,依旧回荡在他的心中。也许,亘古不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愿意这样不辞辛劳地寻访这些老人。他们的记忆,是这个民族正在消逝的影像;可他们的精神,却该由我们来热情地传递。只要我们记住了,我们传递了,我们就不愧为这个民族的子孙。

谈话间,陈爷爷的老伴来到我们桌前。婆婆杨世芬,今年也85岁了,一样的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婆婆的老家就在我们江北,现在的重庆CBD。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书,后来又就读于南京女子师范学院(抗战时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退休前是教师。
婆婆说,自己是在重庆认识爷爷的,那是1941年。1946年两人结婚,60多年来不离不弃。
我们好奇地想听婆婆摆摆当年的龙门阵,可被女儿叫走输液去了。短短十几分钟,婆婆优雅知性的谈话,却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陈爷爷有五个子女,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解放后,1951年起,老人曾被关了两年零两个月,在川东行署公安厅管训处交代历史。1954年7月24日被放回家。1959年后被下放到农村18年,直到1980年后被平反,任江津县政协委员。
对自己的这一段经历,老人轻描淡写。老人的儿子说,他父亲这辈子坎坷,却还能如此长寿健康,就是因为他豁达,宽容地看待很多过去。


如今,老人过着清贫却健康的生活。房子简陋,却充满着书卷气息;每个月老人只有江津市政协发放的800块钱生活费,可老人的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每天,老人七点起床,到滨江路走两个多钟头,然后就是和老人们一起打牌;中午小睡,下午看书看报;晚上看电视,8点钟准时睡觉,夜间起来一两次,还要吃上一个广柑,然后一觉睡到七点。这样规律的生活,好不自在!
在老人自家的露台上,陈爷爷一口气和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看不出一点的疲惫。中午都过了,老人该吃饭了,可没想到老人的儿子竟然安排我们到外面去吃。让我们更加惊喜的是,陈爷爷竟然要和我们一起吃。

走出爷爷三楼的屋子,吴老师搀着爷爷下楼,爷爷却步履矫健,完全不用扶着。穿过江津市区的街道,老人和我们一起走了将近一公里的路,说不上健步如飞,却也是步伐稳健。而坐在一起吃饭时,老人更是和我们一样的胃口,完全没有讲究和禁忌,甚至根本不用我们照顾。


走访了十多位老兵,这是我认识的最年长却最健康的一位老人。我们还没有和老人这样挨着座位一起吃过饭呢。而这个周末的这顿午餐,这个情景,让我分外感动和开心。这是我们的福气啊。
走在江津市区繁华的街道,扶着陈爷爷回家,听着他继续回忆自己在重庆的故事,那一刻,感觉很幸福。
这一天,我们被老人感动。因为他的人生故事,更因为他的健康和满足。
陈爷爷,我们幸福着您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主题

0

帖子

4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93
发表于 2015-7-6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向抗战为国的老兵陈怀礼老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1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发表于 2015-7-6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知道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1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发表于 2015-7-6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听我爷爷说还做过南京城防司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15-7-6 19: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老人家住在哪里的呀?向英雄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9

主题

4234

帖子

91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9135
发表于 2015-7-6 2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向江津籍黄埔抗战老兵陈怀礼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6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
发表于 2015-7-6 2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烈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