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刁胤钧
塘河古镇以北三公里的密林里有一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龙门庄园(又名陈氏地主庄园)。自清雍正年间,陈氏先人买下康家宅基地,百余年间历经三次改扩建,形成了总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房间520余间的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是由64根石柱和30多根巨形圆木柱擎起的石木结构。满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绘彩描金,九道中门九道关,形成庭院深深的“龙门阵”。两厢穿堂叠殿,十八天井,珠联壁合为“八阵图”,更是蔚为壮观。进入庄园,穿房越院,重重叠叠,犹如进入易经中的“八卦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好一处“横竖三十里,不从人家界上过”的豪门大院。
三次改扩建,成就石龙门庄园
湖广填四川时,陈姓先人由湖南移民到塘河石龙门,居住在硐寨村保全寨。公元1775年,陈先华买下康家宅基地进行扩建,规模不大,仅能居住数十人,为第一次扩建。
第二次扩建是在乾隆年间,陈宝善主要从事盐业、钱庄等生意,他对庄园大规模扩建,奠定石龙门九道中门九道关和十八座天井的“八卦阵”格局。
第三次修建是在光绪年间,当时为了防止盗寇,围绕庄园修建了两层院墙,并在后山上建起碉楼,那时的规模超过30亩,内外两道院墙,房屋520余间,能容纳1000多人居住。
深宅大院的三大谜团
谜团一,庄园中到底有多少扇门?
走进石龙门庄园,从庄园进门左侧保存较好的房间数起,十余间顺向而行的房屋后,开始出现纵横交错的格局——每间房内有二到三扇门,可通走廊,也可至小花厅或别院。
“放弃吧,这里的门是数不完的。”当数至171道门时,偶遇了陈氏后人陈洪佑。陈洪佑老人今年已80有余,至今仍居住在石龙门庄园。老人说,当年庄园完好时,都没人弄清过,现在多数房屋已不存在,房门数就更数不清了
陈洪佑回忆,解放前家中人丁兴旺,每天吃饭都有几十桌,人多自然房间多。此外,庄园的结构复杂,分成若干个各有天地的小院,至今,陈洪佑都没有一次性走完过房屋。
谜团二,小姐楼下为何散发出艾子香?
在老人的带领下,步行约7、8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石龙门庄园的东侧。一栋中西结合式一层建筑跃然眼前,屋檐有着精致的传统木质雕花,窗棂却含西式的圆弧造型。
“这便是小姐楼了。”陈洪佑老人介绍道。关于传说中的香味,老人说:“我父辈的四位姐妹当年就住此楼,传说中的香味可能是因为之前旁边的花厅里种了不少植物,那散发的艾子香便是以前的某种植物发出的香味。”
谜团三,天井中有头犀牛可预报天气?
在石龙门庄园里有一块石板,根据天气变化会显现出“犀牛”图案,传闻是陈氏家族的风水之物。
居住在石龙门庄园的居民也证实,久旱下雨或久涝天晴之前,先是身子,然后是头、角和四条腿,一只睡卧着的犀牛就会缓缓浮现。
“其实出现‘犀牛’主要还是地势原因。”在老人看来,这块石头并没有外面传说的那么神奇,陈氏祖训:“守成不易,创业犹难,子孙勿立奢华。”这才是家族兴旺的根本所在。
陈氏家族的繁华旧梦
陈氏家族在原康家宅基地的基础上,历经数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占地1.32万平方米的巨大规模,其中陈氏家族第五代陈宝善功不可没。
乾隆年间,陈宝善和清朝官府合作贩盐,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又开辟钱庄等生意,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到底有多富?其曾被称为“陈半县”,拥有的财富可抵当时半个县。
陈宝善对庄园大规模扩建,修筑2重围墙、5道朝门及18个单体院落。庄园九道中门九道关和十八座天井的“八卦阵”格局就此形成。
历经三次改扩建后,规模庞大的石龙门庄园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以庄园为中心,整个石龙门村落辐射三楠祠、蔡家庄、回龙坝庄园、龙井湾屋基,甚至建有碉楼、围墙、网球场、跑马场、学堂、古道、古井、药铺、佃户住房等设施。
时光如白驹过隙,数百年弹指一挥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石龙门庄园的断壁残垣上早已爬满了青苔,唯有那些花窗、云等、木雕斜梁上的精细雕花还在,在角落里 “盛放”着,仿佛是怀念陈氏地主家族的繁华旧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