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9 1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摘要
权聆,中国女作家、导演。出生于重庆江津。从199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开始,她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写作。2008年权聆进军电影领域,同年,她创作电影处女作《陌生》剧本,获得2010年中国电影项目最具创意项目奖。2014年权聆的导演处女作《忘了去懂你》获得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4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奖等荣誉。
从作家到导演,权聆的作品里少了些许重庆人“直肠子”、“粗犷”的元素,更多的夹杂着对故乡的浓浓情怀和让人感伤又感动的文艺气息。
从小说家到文艺片导演
2015年4月17日,当她的电影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的两个奖项后,权聆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发布在了自己的微博上。对于她来说,特别大奖、入围戛纳电影市场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这两项殊荣,是业界对她下一部电影——《人间蒸发》的一个巨大鼓励。
4月22日早上6点半,权聆驾车一路北行。靠近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一处带有浓厚北方特色的村落。停车,漫步在满地的枯叶上,走走停停,权聆若有所思的看着周边的一切。“这里很有画面感,我喜欢这里。”在一个小溪边,她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个来自北方的男孩,在溪边嬉戏。
这个画面并非没有目的地臆造,而是权聆正在为《人间蒸发》这部电影寻找合适的场景。“我喜欢自己开车采风,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权聆告诉我们,她前面的几部电影很多场景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选定的。
“与上一部电影《忘了去懂你》一样,《人间蒸发》关注的主题,依然是家庭与社会。”权聆说,现实感一直是她创作电影的动机,而时下国内的院线电影,却鲜有关注现实生活的。
《人间蒸发》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父亲因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这让儿子的生活有了经常的不确定性。父亲的疾病给儿子带来困扰,使得似乎最不可能发生背叛的父子之间产生了一种对抗关系。同为作家转行的导演,权聆的目光与郭敬明、九把刀完全不同。
1975年出生于重庆江津的权聆,中学毕业后移居北京。她曾在《作家》、《收获》、《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其中《处女公墓》入选2006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08年起,权聆开始投身电影事业,并创作了剧本《陌生》。2010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她的剧本《陌生》获得中国电影创投最佳创意项目奖,并于2013年入围第63届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最开始也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有了这些殊荣后,让我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在电影上做一番事业。”
去年8月,《陌生》换名为《忘了去懂你》,在国内公映。这部电影是权聆的导演处女作。
从作家转行为电影导演,这个转变在如今看来,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在权聆身上,依然能够看见这种转行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都拿我和韩寒、郭敬明这些导演作比较,我认为没有可比性。”权聆说,自己写小说时,就不会去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畅销。“我的作品,大多都来自生活,贴近现实。大多时候,都是随性创作。”而如今拍摄电影,权聆则希望能够继续走文艺路线,在嘈杂的商业电影市场中,找到一些宁静。而这些宁静,从《忘了去懂你》开始就有所体现。
“我们几乎没有太多宣传,这部电影还是获得了数百万元的票房。”权聆认为,这表明文艺电影依然有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