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安梨在表彰现场。
11月6日,第十个“重庆农民工日”活动火热进行。在受表彰的“十佳返乡创业明星”中,有一个江津小伙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隐涵食品公司负责人刘安梨。
这个曾经的打工仔,经过30年的奋斗,如今其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资产总额 2000万元,累计吸纳就业 230 人,其中农民工200人。
1987年,初中毕业的刘安梨,只身到广州打工。“只要舍得干,吃得苦,一切都会有的!”抱着这个信念,他总是抢着干脏活、累活。直到有一天,家中来信说父亲病了,在广州不到两年的刘安梨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刘安梨到重庆“冠生园”食品厂打工。虽然在这里工资没有在广州挣得多,但能够学到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他每天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老师傅鄢顺才认为其“孺子可教”,也悉心培养这颗“苗子”。经过艰苦磨砺,刘安梨全面掌握了糕点加工销售等技能。
1994年,怀揣着梦想的刘安梨回到家乡江津,他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抉择:创业。刘安梨和妻子拿出全部家产:买烤箱、烘炉、面粉和白糖,在出租房忙活起来。
白天,他拉着板车,把蛋糕和面包推到长风厂门口叫卖;夜晚,小两口又加班加点做产品。忙碌两天下来一结账,赚了500多元。就这样手拉板车沿街叫卖,每月几千元的利润积累着刘安梨的“原始资本”。
有了“第一桶金”。1997年,刘安梨的企业步入正规:员工也由夫妻二人增加到几十人,加工点由出租屋变为自己的店堂,产品销售拓展到周边的綦江、隆昌、璧山、永川等区县。
为确保品质,2012年,他在鼎山街道高牙村康家湾兴建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厂房,产品也由过去单一品种向系列化转变。如今的“隐涵”产品包括月饼、蛋糕、面包、西点、粽子、米花糖等在内的30多个系列,数百个单品。更为重要的是,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重庆享有良好的口碑,成为妇孺皆知的“信得过”品牌。
“做产品就是做人品!”作为区政协常委,刘安梨历来把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放在第一。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曾当着员工的面,亲手销毁不合格产品。
好品质,当然有市场。如今,江津城区各黄金地段均有“隐涵”销售点,白沙、双福、德感、珞璜、石蟆、璧山等地还设有34个分店。“隐涵”已成为江津人最喜爱产品之一,企业也先后荣获“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农产品加工业100强”“重庆休闲旅游食品20强”和“江津区优秀民营企业”等殊荣。
热爱公益是刘安梨的又一“爱好”。2012年,他掏出18万元兴修2公里村道,改变了高牙村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云南甸鲁地震他慷慨解囊近9万元钱物,送往灾区,奉献爱心;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程”中,他对江津蔡家、白林等多个贫困大学生“一助”就是10多年,累计达10万多元;2011年至今每年六一儿童节资助贫因小学达6万余元。
作为区政协委员,刘安梨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近年来,他的“琅山开发区路灯设施改造”、“加强食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等多个提案,引起区委、区府的高度关注,受到百姓广泛好评。
做事“低调”、踏实为人的刘安梨谈到企业发展规划时却有些“高调”:2017年,隐涵连锁店要增加到50家店,产值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约15%。
江津网 (记者 李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