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由海关总署牵头,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等8个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江津综保区”)(一期)进行了验收评审,并同意其通过验收。 联合验收组组长、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副司长李志辉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夔万共同签署《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一期)验收纪要》。记者 贺奎 摄 联合验收组组长、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副司长李志辉向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区长谭庆颁发验收合格。记者 贺奎 摄 仪式现场。记者 贺奎 摄 具备封关条件 颁发验收合格证书 当天,联合验收组听取了江津综保区建设和验收工作情况汇报,实地检查了验收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监管和隔离设施、卡口及相关配套设施情况。经过认真评审后,联合验收组认为: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一期)已围网的1.2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已具备封关运行条件,同意通过验收。联合验收组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了《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一期)验收纪要》,并为江津综保区颁发了(一期)验收合格证书。 据了解,江津综保区于2017年1月成功获批,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位于重庆主城南部,东临珞璜工业园中兴大道,南临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西临渝黔高速铁路,北临珞璜工业园碑亭大道。紧邻重庆绕城高速、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珞璜港和年货运量2000万吨的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水公铁联运条件成熟,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服务贸易等产业的优势突出。 高起点规划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平台 江津综保区位于重庆主城南部,紧邻珞璜长江枢纽港和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Y字形节点上。江津综保区作为重庆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重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开放平台。 高起点的功能定位必然带来高规格的产业规划。江津综保区将充分依托我区及重庆的产业支撑,重点构建三大保税产业体系,在更高层面、更高质量上促进保税产业集群发展和开放平台集合建设。 在保税加工方面,重点推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保税加工业的发展;在保税物流方面,重点推动临港物流、国际中转、区域分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在服务贸易方面,重点推动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进口商品采购分销、跨境电商业务。 最终,江津综保区将被打造为西部重要高端装备和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西部水公铁枢纽型综合保税贸易集聚区,成为江津乃至全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平台。 高速度建设 全力保障实现如期封关运行 2017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重庆扩大对外开放再添新平台,江津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了新“龙头”。获批后,江津综保区开工建设,打响了“确保如期封关运行”的攻坚战。在市委、市政府,海关总署及相关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江津举全区之力,全力投入到江津综保区建设之中。 为如期完成综保区封关验收的七大工程,江津综保办作为推进综保区建设的直接“责任人”,直接驻扎在了工地上,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为了方便处理工作,该部门就在距离施工现场不到50米远的地方搭起了一排活动板房,近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直接下沉到施工一线办公。 在300多个日夜里,小小的活动板房成为了综保区建设的“前线指挥部”。建设、施工、监理、检测、跟审等八方人员全部集结于此,有事情随叫随到,有问题现场开会解决,形成了一个高效决策的战斗团队。 在多方齐力推进下,江津综保区拔地而起。联检类房建工程、路网工程、围网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工程等相继完成,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迅速到位……不到9个月,江津综保区(一期)就具备了预验收条件。 2017年12月26日,江津综保区(一期)顺利通过由重庆海关牵头组成的预验收工作小组验收。如今,又通过了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可以预见,封关运行之后的江津综保区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高标准招商 已引进项目40个年营业收入640亿元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江津综保区确保发展后劲的生命线。 自批准设立之日,江津综保区就高度重视招商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综保区发展后劲,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来抓。去年以来,江津综保区的招商团队先后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地区考察对接项目,足迹几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在项目考察招商中,江津综保区以加工制造为主导、保税物流为支撑,紧密围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大宗物资和跨境电商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相继引进了新加坡聪健、新光集团等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质量优的企业入驻。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入驻的项目中,长安民生物流等6个项目已开始运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津综保区已引进项目40个,其中26个项目已签订正式协议,总投资294亿元,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400亿元,年进出口额55亿美元。 全方位优势 打造低成本快速通关口岸 种下梧桐木,引来金凤凰。江津综保区之所以能赢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综保区本身的强大优势。封关运营后,依托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企业优惠政策和快速通关政策扥江津综保区,将成为一个高智能、低成本、快通关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水公铁”立体交通优势,是江津综保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心。江津综保区紧邻川南黔北和渝西地区借江出海的重要港口——珞璜长江枢纽港和重庆最大的长大笨重货物、集装箱、怕湿货物运输物流中心——重庆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同时绕城高速珞璜西互通立交即将建成投用,江津综保区水公铁联运条件成熟。入驻综保区的企业可以灵活运用“水公铁”多式联运,最大限度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叠加,是江津综保区的又一核心优势。在优惠政策方面,江津综合保税区既可享受国家赋予综合保税区的关、汇、税等开放优惠政策及项目一企一策,也可享受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 同时,江津综保区还是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封关运行后,将从优化通关作业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发展,着力构建最便捷、最便利、最宽松的通关环境。通过“单一窗口”系统,通关环节将优化30%以上,企业只需提交1次报关单据,就可快速通关,时间可缩短10%以上,成本可下降10%以上。 江津综合保税区申报与建设工作大事记 2015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向国务院行文,申请设立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2017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2018年4月23日,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验收。 来源:江津网(记者 贺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