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谣言刚散 四月谣言又起 不过没有关系 小编在放假前为你整理了4月份常见谣言 让我们一起揭开真相 清清爽爽过假期 follow me……! 谣言 01 看到一半需要转发的视频多含木马病毒 危害程度★★★ 近日,一则紧急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中称:现在各群出现大量被裁断的视频,要求转发后才能看下半部分。经过测试发现这些转发的视频中有许多含有木马病毒。在二次转发过程中,病毒会在不知不觉中植入你的手机。你的私密信息对方可以一览无遗。当你感觉手机忽然卡了,或感觉网络忽然不好(慢下来)的时候,这时也许别人正在通过木马查看你的私人信息。切记!不能再转发了! 真相 这个信息是借“紧急通知”名义、传播各种夸大渲染网络安全风险的不实内容的变种之一。实际上这种“看一半看不了、要求转发后才能继续看”的视频都是网页链接,而这些网页链接的本质就是诱导分享页面,它们大多通过各种视频内容先诱惑大家点击,然后用裁断视频强制用户分享的方式来推广页面上的垃圾广告或导流以牟利。 对于此类明确违反微信产品规范的行为,腾讯公司发表声明称:我们已迅速做了清理,目前并未发现相关链接有存在木马病毒的情况。微信安全团队也会利用安全技术努力为用户保障日常使用安全,请大家放心使用。 谣言 02 吃草莓感染sk5病毒导致死亡 危害程度★★★★ “SK5病毒来袭,致3人死亡,医生被隔离。” 近期,这样一条消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内大量传播。 真相 其实,从2016年5月开始,这个“sk5病毒”的谣言已在上海、浙江、辽宁、太原等多地出现过,感染源也从酸菜鱼、凉皮到杨梅、李子、草莓,其实细心的网友只要上网一查,就会发现疑点。这种谣言早在2016年就在其他省市传播,当时叫SB250病毒, 现在叫SK5病毒。警方还曾对传谣者进行过行政处罚。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要理智慎重地对待自己收到的信息, 对于已经被证实是谣言的就不应再传播。 如果已发出信息, 在证实其不实性后, 网民更应果断删除信息或发布辟谣信息, 以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谣言 03 5月1日全国公交车是失联儿童守护点 危害程度★★★★ 五月一日即将来临,儿童失散的“守护人”又来了新版本:“一定要告诉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妈的时候,不要慌乱,上任意一辆公交车坐下,告诉驾驶员我找不到家人了,驾驶员会联系你的家人的。5月1日起,全国公交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安全守护点!公交车就是失散儿童守护人!只要孩子上了公交车,即便暂时与家长失去联系,孩子也不会被拐卖或出现意外!请接力,善念扩散——我接力” 真相 类似的消息之前在网络上已经出现多次,有银行的,国家电网的,移动、联通营业大厅的。内容不变,只是把相关单位名称改变了下。不少单位还对此类消息进行了辟谣。 蜀黍告知: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一个孩子与家人走失,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学会拨打110,同时留在原地,不要跟任何人走,直到警方和家人介入,同时还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能轻信那些网传的、未经验证的方式方法,以免弄巧成拙。 谣言 04 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 “甲醛超标10倍” 危害程度★★★ 近日,关于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的说法,再次在网上热传。 真相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个话题就被热炒过,如今卷土重来,只是为了引起了大家对甲醛的关注,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深圳市2016年就对类似的谣言内容进行了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于众。 胶带捆扎蔬菜并没有什么健康危害了。加上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这样的特点,让它们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即使真的有少量「漏网分子」跑到了菜上,在摘菜、洗菜、炒菜的过程中也跑没了。如果实在是担心,大家也可以把胶带缠绕的部分切掉。特别是胶带贴得比较久,蔬菜表面已经发黏了,这个时候还是把缠绕过胶带的部分丢掉比较好。虽然不推荐用胶带捆蔬菜,但一般而言,并没有健康危害。大家大可不必被一个新闻弄得人心惶惶。 谣言 05 开水冲蛋吃出白血病 危害程度★★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篇题为《8 个月的宝宝得了白血病,元凶竟是这种鸡蛋羹,好多家长还给孩子吃》的文章,文中介绍一个 8 个月的宝宝得了白血病,医生询问宝宝的饮食习惯后,指出元凶是宝宝经常吃的开水冲鸡蛋。原因是开水温度无法杀死鸡蛋中的全部细菌,沙门菌进入宝宝体内继续繁殖,最终导致了白血病。 真相 沙门菌感染是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如果食物感染该致病菌且未经充分杀菌,人体食用后可能出现沙门菌感染。一般的症状是腹泻、腹痛、发热和呕吐,严重的可能导致脱水甚至死亡。不过,沙门菌感染并不是白血病以及其他癌症的风险因素。 谣言 06 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就不用缴纳了 危害程度★★ 《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所以,养老保险缴费缴够15年就不用继续缴纳了,等着到法定退休年龄按月领取养老金就好了? 真相 养老保险是五险的一种,是国家规定企业和职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缴纳的。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只是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申请退休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不表示缴费满15年后就可以不用继续缴纳了!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即使在退休前已经缴满十五年,还得继续缴费,直至职工退休。 谣言 07 放在汽车内的水喝了会致癌 危害程度★★★ 最近一则网上流传的消息《80%得癌症原因是因为在车里喝矿泉水,快转告家人吧》,却让不少爱在车里备瓶矿泉水的车友们犯了晕。消息称,不应该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因为热能和塑胶瓶子两者遇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物质,从而导致人们罹患癌症。 真相 为了验证暴晒后矿泉水到底会不会析出有害物质?车主之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购买了10个品牌瓶装水,每个品牌购买同一生产日期的两瓶,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前挡风玻璃下暴晒,另一组则放置在室内阴凉处,时间为一周。 整个过程中,为了了解车内温度情况,实验员会每个2小时测量一次车内温度。在这一周测试中,大部分都是晴天,其中有4天测得车内最高温度70℃左右,3天在50℃左右。基本完全符合实际用车情况。 (图片来源食品指南杂志) 一周后,取出两组矿泉水,并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进行对照检测。对水中的18项增塑剂和菌落总数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否经过暴晒,瓶装水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等18种可能致癌的增塑剂。 温度多高时矿泉水瓶会析出有害物质? 目前来说,市面上90%的矿泉水瓶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瓶体材料。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蒋平平教授表示,瓶装水的瓶体PET中一般不添加增塑剂这种物质,这是由PET的制作工艺决定的。而PET的稳定性是由材料聚合度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温度小于120℃时,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而汽车内显然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所以说,矿泉水放后备箱会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 暴晒后的水能不能喝?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车内暴晒后的矿泉水是安全的,并不会析出有害物质。 谣言 08 中国女性正在被瑜伽毁掉身体 危害程度★★ 近期,网传文章《触目惊心,瑜伽坑害了多少人》称练瑜伽存在各种风险,比如坐骨神经损伤、下肢神经坏死、关节炎等。绝大多数中国女性不应该练习瑜伽,它比打篮球之类的剧烈运动受伤的几率大很多。 真相 网传文章“练瑜伽毁身体”,纯属夸大其词,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广西运动创伤医院副院长金哲认为,网传文章中“人体脊柱只适宜向前弯曲”是不科学的。人体脊柱前后左右任何方向都能弯曲,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弯曲幅度不相同罢了。人体的关节是需要肌肉和韧带的保护的,肌肉、韧带结实,对关节的保护就比较好。而练习瑜伽恰好可以锻炼肌肉和韧带。 但是在练瑜伽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盲目做高难度的动作,量力而行,以免发生危险,对身体造成损害。 温馨提醒 网络社会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属违法行为。广大网民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随意转发,更不故意“杜撰改编”,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江津区网信办 2018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