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泥鳅游,青蛙跳,禾下乘凉不再是梦。8月27日,在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巨型稻试验田里, 一名身高1米8的男子挺直腰杆与“巨人稻”试比高,水稻个头足足比他高出了40公分,让人大开眼界。 据介绍,该巨型稻立体种养项目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批试种项目,也是重庆第一家。目前,该巨型稻已在我区试种成功。
取样检测 记者 陆海银 摄 禾下乘凉,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逐的梦想。去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今年4月,该巨型稻在我区进行小范围试验。
稻蛙共生 记者 陆海银 摄 “巨型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相比常规水稻,每亩可增产15%至20%。”中科院巨型稻立体种养项目负责人龙耀林专程前来现场评估,他介绍,巨型稻是一代全新的杂交水稻,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生物量大,能够大幅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优质高产。同时,巨型稻还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抗干旱、抗低温等特点,比较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巨型稻 记者 陆海银 摄 “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内的巨型稻丰超6号、丰超8号两个品种都很成功,预计在今年9月中旬可以收割。”龙耀林说,普通水稻每穗结250粒,该试验站内巨型稻平均每穗的产量在500粒左右,预计亩产在500至800公斤,是普通水稻的两倍,明年可以进一步推广。 来源江津日报(记者 陆海银 实习记者 韩洁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