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11月了 2018年已过了六分之五 上个月的几个谣言你还记得吗 这是小编整理的10月份辟谣 大家可以转发 希望11月,它们不要再出现
近期,本地微信群流传一篇题为“北京301医院田院长提醒:再也不饭后吃水果了”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帖子自称内容是“由北京301医院田院长供稿,王正一教授口述”,随后提供了一个“治愈癌症的战略”:一定要空腹吃鲜果,因为这样水果会起到给身体杀毒作用,可以治疗白头发、黑眼圈等症状,甚至还能治疗癌症,成功率可达80%。 
真相
空腹吃水果治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
而所谓的“北京301医院田院长供稿,王正一教授口述”又是怎么回事?首先,记者搜索了相关的公开资料,发现北京301医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1970年以来的历任领导里并没有田姓院长。 随后,小编对传言进行溯源发现,这条网帖可谓历史悠久,早在2001年起就通过邮件等形式开始在国外流传,随后才被翻译成中文进入国内。 小编在此提醒:水果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所选水果的特点来定,并没有什么严格规定。至于网络流传多年,早已被医学界辟谣的“伪科学”养生文,可千万别再相信了。
最近,一则《重庆市关于整顿办理酒席的规定》在许多微博、微信群里传播。
真相
此条谣言,不仅出现了重庆版本,而且还在四川省达州市也“重磅发布”,和重庆市这一版本相比,除了行政区、地名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四川省达州市委宣传部旗下平台《达州发布》曾对这份文件进行过辟谣: 移风易俗、勤俭节约,不相互攀比,出发点的确好的,但传播的这份文件,却彻彻底底是一份假的文件。希望看到此条信息的小伙伴,转发辟谣吧~
近日,本地部分微信群在传这样一条信息:有二中家长应,有学生遇到开小车的向小学生问路,并拿出100元感谢费,让小孩上车带路。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上车,防止被骗。 真相
关于这条谣言,小编以前都进行过相关的辟谣,百度上输入“100元请小学生带路”,能出来144,000多条搜索结果,差不多的信息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都出现过, 各地警方也对此进行了辟谣。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关于拐卖儿童、学生的信息通常会引起家长的情感共鸣,不少以“家长们注意了,最近有偷小孩的……”等为开头,以“求转发扩散!”为结尾的虚假信息总是不定期在微博、微信中流传,拐卖实施工具通常被描述为“修漏水面包车”“卖麻花车”等,作案手段也极其残忍,引发人们的担忧。 这里,小编再为大家梳理各种相关谣言(遇到以下谣言,请勿传谣,请主动辟谣),提醒大家理性转发,切莫恐慌,同时要注意孩子安全问题,如遇孩子走失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某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抱走了,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张静杰137×××95559……我们都会有孩子,谢谢你们!”
“加油站一辆卖天津麻花的货车正在加油,车上的叫卖声持续不断,工作人员以影响工作为由,要求关闭其声音却引发争执,强行制止后,堆放麻花板子下传来了九名孩子的哭叫声,年龄都在十岁以下。据交代一些是用来卖钱,一些却是拿去卖器官呢,类似作案的还有专修楼房漏水下水道的流动车辆。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宝贝啊!不要点赞直接转发!”这一传言与“修楼房漏水面包车”相似。
“泰州被偷了三个孩子,世纪华联也丢了两个孩子,幸亏被老师及时发现,偷孩子的人被抓了起来,现关在东华路派出所。团伙共派了一百多人,专偷七岁以上孩子,要人体器官……”这种“填空式”谣言在不同地区编造不同地点被传播,引起网民的注意并且转发。早在去年,天津、漳州、齐齐哈尔、泰州、佛山等地均流传过这一消息被官方澄清。
谣言四:敲门送福字,迷药偷孩子
“请记住这两个人的面相,这两个人在各地流窜,敲门送福字,其实是用迷药迷倒家长趁机偷走孩子的畜生。”不少地方的流传过这一谣言,同时配有照片,照片中是两名中年妇女照片,根据地区不同,照片也有多个版本,照片内人并不相同,也有地区谣言是称送平安符。
谣言五:外省人来津骑车偷小孩
谣言内容
有外省人骑摩托车在滨江新城某小区内偷小孩,虽被人看到了并把小孩追了回来,但人贩子没有抓住,现在已经报案了。
谣言六:全国公交车是失联儿童守护点 谣言内容: “一定要告诉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妈的时候,不要慌乱,上任意一辆公交车坐下,告诉驾驶员我找不到家人了,驾驶员会联系你的家人的。5月1日起,全国公交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安全守护点!公交车就是失散儿童守护人!只要孩子上了公交车,即便暂时与家长失去联系,孩子也不会被拐卖或出现意外!请接力,善念扩散——我接力” 或者类似的消息,有银行的,国家电网的,移动、联通营业大厅的。内容不变,只是把相关单位名称改变了下。
谣言。。。。。。
1.网络搜索关键词。当你在网络上搜索某条信息时,如果发现该信息被各地网友大量转发,除时间、地点不同,其余内容完全相同时,那这条消息一定是假的。 2.看信息源是否可靠。那些被举报的谣言大多来自一些段子手账号,对一些谣言频次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网友在阅读其发布的文章时要格外小心。 3.如果消息标题出现“朋友圈都传疯了”“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吸引眼球的夸张词语时,就极有可能是假的。
4.对于网络流传的不确定信息应第一时间向官方求证,理性转发网络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以免受到法律的惩处。
尽管上述网络传言并不属实,但小编在此仍要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安全问题。 1.教会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诸如在家中不能给陌生人开门、遇事打家长或110电话求助。 2.在外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 3.如若遇到孩子走失,不要轻信“24小时不能立案”网络传言,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寻求官方组织、媒体的帮助,提供准确、详尽的孩子信息。
人贩子:没有我拐不走的孩子……
10月22日,一篇题为《人贩子:没有我拐不走的孩子!2018年新型拐卖防不胜防……》的自媒体文章刷爆微信群和朋友圈,短时间内阅读量突破10W。
不少家长信以为真,纷纷在家族群、学校群等中转发。文中用不少电影来渲染儿童被拐后的悲惨遭遇“摘取器官”,以及引用“有媒体”称,中国每年失踪儿童有20万,而找回率仅有0.1%。
真相
10月29日,中山市网络警察支队通过官方微博@中山网警巡查执法对此发布了专门的辟谣文章。
辟谣1
非法摘取人体器官?器官移植需要配型!
对于《人贩子:没有我拐不走的孩子!2018年新型拐卖防不胜防……》中描述的“小孩被拐后,其中一种遭遇是被‘摘掉器官’”, @中山网警巡查执法辟谣:
活体器官买卖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器官移植是需要配型的,且器官从身体中取出之后,需要在严苛的卫生条件下冷藏。
柳州市工人医院医务科科长佘柳君曾对媒体介绍(广西新闻网,2015.9.15),人体器官移植分两种,一是公民死亡之后捐献器官,二是配型成功的人之间的活体移植。只有双方配型成功,才能进行器官移植,否则将出现排斥反应,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人体器官离开供体后存活的时间很短,比如肝脏为6至8个小时,肾脏为48个小时,移植手术都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如此短的时间内,人体器官贩子更是不可能拿到一个陌生人的器官,找到合适的买家。
辟谣2 失踪儿童找回率为0.1%?实为98.4%! 该自媒体文章还提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数据:中国每年失踪儿童有20万,而找回率仅有0.1%。
@中山网警巡查执法辟谣:
上述谣言,早在2013年,就被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辟过谣。
同时,中山市网络警察支队表示,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截至2018年9月15日,共发布儿童走失 信息3419条,找回3367名儿童,找回率为98.4%, “相对于儿童拐卖事件,家长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真正的儿童失踪杀手:占比超过一半的儿童离家出走(59.1%)和迷路溺水(18.7%)等等这些本可以避免 的失踪事件”。
身份证上贴创可贴就能防止消磁
近期,网上流传一条“教你如何防止身份证消磁”的信息。找到证件右下角出现的长方形印子,也就是芯片位置。再将创可贴中间的药棉处,对着芯片贴住,就可以防止身份证消磁。
真相
身份证卡片没有磁性,不会消磁;即便有磁性的卡片,也不会因为贴上创可贴就防消磁。事实上,二代身份证是芯片卡,不是磁性卡,所以不需要特殊保护。 资料显示,二代身份证是“非接触式IC卡”的芯片结构。非接触式IC卡是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 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厘米)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简单点说,身份证是靠电磁波工作,跟磁场没有什么关系。
葡萄干残留促干剂,会烧坏肠胃
近日,不少微信群流传着一段“葡萄浸泡促干剂”的视频。视频拍摄者称:“市场上买的葡萄干,不要直接拿出来就吃,里面有‘促干剂’,直接吃会把肠胃都烧坏了。” 真相
专家表示,葡萄干上的促干剂残留量很低,食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葡萄干产品,无需担心促干剂残留超标烧伤肠胃或造成其他健康隐患。 那么,这种促干剂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呢? 科研人员试验结果显示,葡萄促干剂为无毒、无遗传毒性的食品添加剂,其最大使用浓度为7.0%。 一般来说,浸泡葡萄干的促干剂水乳只需2%-3%的浓度即可,远低于规定的最大使用浓度。而且,在浸泡之后、晾晒之前,果农会用水对葡萄进行清洗,附着于葡萄表皮的强碱溶液很容易被洗掉。 小编提示: 促干剂是一个正常的食品工艺流程,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的一般不会存在问题。
近日,网上流传婚姻登记时需收取5000元“二胎押金”,若不生二胎,此“二胎保证金”则无法退还。
真相
民政部门表示,婚姻登记只需要户口簿和身份证等证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其实,“二胎保证金”的消息并非首次流传了。早在2011年,“收取二胎保证金”的消息就曾出现在网上。 对此,国家卫计委已进行过相关辟谣,表示计生部门从未出台过相应政策,卫计委也未接到各地关于收取该项费用实例的反馈和投诉。 网络社会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属违法行为。广大网民应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随意转发,更不故意“杜撰改编”,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江津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