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运装新鲜蔬菜。 记者 苏俊杰 摄
菜农采摘蔬菜。 记者 苏俊杰 摄
菜农采摘应季新鲜蔬菜。 记者 苏俊杰 摄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丝瓜、茄子、四季豆等应季蔬菜开始集中上市。连日来,记者在吴滩、油溪、白沙等镇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看见,茄子、丝瓜等应季蔬菜挂满枝头,广大菜农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快点把今天采摘的茄子装车,客商马上要运起走……”昨日,在白沙镇苟洲村苟洲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该合作社负责人刁平峰指挥着菜农们把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装车。 刁平峰告诉记者,苟洲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0余亩应季蔬菜,主要选择茄子、丝瓜等栽植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蔬菜进行种植,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城区、綦江、南川等地。今年1至4月,该合作社已经销售出各类应季蔬菜150余吨,总收入40余万元。 苟洲蔬菜专业合作社出现蔬菜产销两旺的繁忙景象,只是我区蔬菜产业强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促进菜农增收致富。今年1至4月,我区应季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9万吨。 “在应季蔬菜的种植上,我区不断投入资金,强弱项、补短板,加大现代化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加快科技兴菜步伐,打‘绿色牌’、唱‘特色戏’,让我区应季蔬菜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不断提高应季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应季蔬菜品质。区农业农村委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全区各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农技培训,为广大菜农传授应季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不断提高我区菜农的种菜技术,帮助菜农们增产增收。目前,我区正在上市的应季蔬菜有茄子、丝瓜、辣椒、番茄等20余个品种,主要产自我区几江、吴滩、白沙、油溪等镇街。 在经营模式上,我区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领全区蔬菜产品迈向全国大市场。截至目前,我区从事蔬菜生产营销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等100余家;各类蔬菜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 与此同时,我区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销售方式,不断拓宽应季蔬菜的销售渠道。目前,全区30%左右的应季蔬菜都是通过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的方式销售出去。 来源:江津数字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