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江波 实习记者 何磊 通讯员 赵丹
恢复重建的寨墙
云雾寨古寨墙残骸
石笋山,云雾山脉最险要的地段,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且有宋元伊始就建成的土寨。经过几个朝代的更迭和战火的洗礼,虽千疮百孔,但几经修复和加固,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建国初期,这里发生了一段动人心弦的剿匪故事。昨日,记者采访了石门镇永安村一王姓老人以及当地92岁高龄的瞿姓老人,一同追溯这段曾浸染这座爱情之山的“红色记忆”。
匪患——石笋山流窜扰民
1948年仲秋,随着辽沈战役以解放军的完胜,国民党精锐部队被聚歼殆尽,长江以南大部分残敌逃往广州、重庆西南、云南往泰缅交界区域,或就地隐藏做最后的挣扎,或坐等逃亡台湾。当时的石笋山地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度成为残兵败将和当地土匪聚集的据点。
石笋山匪患由来已久,当地的土匪有“农忙是民,暴起为匪”的特点。有趣的是,当国民党败兵和被打散的土匪霸占了石笋山寨子后,当地多数当过土匪的村民却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抵抗,这其中有迹可循的就是“点灯杆”。
点灯杆是一种古老的警示方法,在制高点和隘口上竖立一根高达数米的石柱或是木头,这类似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信息树和更古老的传信方式——烽火台。当山上的土匪下山劫掠时,负责放哨的人员就把一个准备好的大灯笼升上石柱或是木杆的顶端,警示下方村民进入防御工事进行抵抗,如今在石笋山下的村落里还能依稀可见当年的“点灯杆”残存的底座。
侦查——为大部队肃清残敌
1949年初春,刘邓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西南,力求迅速肃清残敌。据石门镇永安村的王姓老人叙述,当年他的父亲就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到石笋山剿匪的全过程。
那天早上5时许,天蒙蒙亮,王姓老人的父亲腰里掖上旱烟杆,扛着锄头就准备出门劳作。走出家门不远,只见一队身着米黄色军装的军人从田埂上走过。老人家当时还不认识解放军,以为是山上的匪兵又来抢劫,正要转身往回跑,解放军赶忙叫住了他,并好言安抚。老人家在惊慌过后,好不容易从混杂着河北、山东口音的解放军战士口中得知,他们要上石笋山,是为大部队打前站的侦查兵。
老人比划着告诉解放军:“碾子坪(大约是现在女石笋山山脚往石门镇方向的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有棒老二(土匪),人多得很,后面的欢喜坪上还有铁牛儿炮(一种土炮),再往后面的寨子里,我们就进不去了,到底有好多棒老二,就晓不得了。”
后来,那队解放军给了老人一些缴获的美国罐头,他回来对家人说:“哎呀,那些兵简直不摆了,一共就12个人,穿的还是很少见的胶底军鞋,每个士兵都背着个大背包,身上挂满了各种枪弹,一个个精神抖擞,走过的田坎都遭踩平了!”
当时的王姓老人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战争对于他来说,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他能感觉到,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受到山上土匪的骚扰了,家人能安心在地里耕作,收获的粮食再也不会被抢走了。
交战——击毙匪首残匪逃窜
后面的故事,92岁高龄的翟姓老人续接下来。这队解放军侦察兵为查清石笋山上的情况,绕开碾子坪的土匪前沿观察哨,从男女石笋山中间的山涧摸到了云雾寨下方。
这时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眼见前面有几间简易的木头房子无法绕过去,带队的郝连长立即命令呈战斗队形搜索前进,来到屋前的几棵树下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郝连长朝屋子里喊了一声:“老乡,山上有土匪么?”真是冤家路窄,哪成想匪首李富银白天巡查山寨,恰巧到了前沿第一道防御工事薄刀岭。
此时李富银和一众土匪喝完酒刚睡下,一听这外地的陌生口音立马警觉起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遭了!莫不是被解放军给包围了?”李富银还来不及穿衣服,开了道门缝,冲门外啪啪就是两枪,解放军战士纷纷卧倒,开火还击。这时屋内突然砰地一声响,飞出一个火星四溅的东西。郝连长见状,大吼一声:“隐蔽!”话刚出口,人已往身后一块大石头后飞扑过去。此时,常年在火线上摸爬滚打的战斗素养就显现了出来,郝连长在空中尽量把身体蜷缩起来,减少被击中的可能性,已经隐蔽好的战友一半往屋子掩护射击,一半朝飞来的不明物体射击,配合得相得益彰。
过了半晌,见那不明物体也没有爆炸,此时屋里也没了动静,郝连长谨慎地挥了挥手,招呼一个小个子士兵上前查看。那小战士上前,借着微弱的月光翻看了一下,原来就是个供人取暖的小火炉,里面还有些许未燃尽的木头疙瘩在忽闪着火星。
小战士向郝连长打了个安全的手势,郝连长一挥手,小队成三三阵型交替掩护前进,搜索了几间屋子都没发现半个人影。队伍又往后搜索到了一道山门前,解放军不知道这就是石笋山寨主要入口之一的人和门。黑夜之中,寨门楼上子弹突然飞扑过来,寨墙后面人声嘈杂,土匪还真不少。解放军战士也不含糊,闷声不吭地举枪还击。这一交火就高下立判,解放军虽然只有12人,但每个人都把自己隐藏得很好,冷静地朝一切能动的影子射击,寨墙上不时听到有人惨叫,而寨子里的土匪却不知道攻打山寨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少,大喊大叫地往寨墙外乱开枪。
就这样噼噼啪啪地打了半宿,天边拂晓初现时,枪声平息下来。解放军爬上人和门寨墙,探头往里一看,只见乌央乌央的一大群土匪在往后山跑,少说也有几百人。
郝连长命令小队接着追击,一直把土匪赶出了石笋山。土匪中的小部分逃往当时的永川县川宝山方向,大部分被解放军追击到临江一带,又遇到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在这一带清缴国民党残兵,围上去又是一通枪炮狠揍。土匪投降的投降,跑的跑,匪首李富银也当场毙命。
大捷——12名解放军胜1000土匪
事后才知道,原来这12位英勇的解放军侦察兵战士追着1000多个土匪打了一天一夜,只有5人轻伤,毙伤土匪52人,和友军部队一起抓获土匪600余人。
如今,石笋山的云雾坪古寨只剩下些许寨墙的残骸,人和门一段寨墙保持尚且完好,仔细查找,还能依稀找到当年的弹痕。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而今,朱杨镇重建山寨,首先就是恢复重建3.5公里长的古寨墙,尽最大努力把古寨墙恢复如初,让后人感受到古寨的往日雄风和那一段令人唏嘘感叹的历史故事。
来源:江津日报数字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