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宝贵文化遗产 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两年来,聚奎中学校以中华诗词为教育载体,以创建诗词名校为契机,以开展诗教活动为主导,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依托校内黑石山风景区,诗教名校和诗教著名景区创建工作齐头并进。如今,浓浓诗意在校园中弥漫……
走在聚奎中学校园里,清新宜人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耳畔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都让人沉浸在文化的韵味中。
聚奎中学校园除古树、黑石、白鹭三大奇观外,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抗战时期,于右任、梁漱溟等名师宿儒曾在此弘文励志、传书讲学,陈独秀、冯玉祥等仁人志士曾在此慷慨陈词、砥砺精神。 聚奎中学校园内有吴芳吉、郭沫若、佘学曼、冯玉祥、吴密、欧阳渐等名家诗刻、联刻等20余处,还有聚奎书院、鹤年堂等文化古建筑。在实施诗教的过程中,该校以此为依托,结合黑石山景区建设,加强了对这些诗刻、联刻文化的发掘,使其成为中华诗词教育的重要部分。
此外,聚奎中学内新开辟了多块以展示诗教活动、介绍诗词知识等为内容的诗教专栏,在教学楼道上,在教室内,经典诗句、名家格言以及书法美术等作品等随处可见,同时学校还新增大理石诗碑、题刻碑13块,内容以与聚奎有关的名家诗词、格言警句为主。一系列的措施,建构起了实施中华诗教的立体空间的浓厚氛围。
中华诗词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聚奎中学开展中华诗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受到陶冶和教育。
“我们提出了将中华诗词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开发的思路,同时要求诗教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聚奎中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一思路引领下,该校搭建起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平台。学校平台主要负责诗教的总体建构、课程开发、分层实施等;年级平台主要负责诗词诵读以及每周考查;班级平台主要是开展诵读和诗词进课堂等活动的开展。
自诗教开展以来,“每周一诗”“升旗诵读”“每期一报”等成为聚奎中学常态化开展的活动。同时,该校团委和学生处结合传统节日,如元旦、五一等举办了诗词诵读活动,樟树节诗词创作活动以及芳吉杯诗词竞赛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聚奎中学实施诗教提供了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聚奎学生参加各种诗词比赛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励百余项。
“学校实施中华诗词教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聚奎中学负责人表示,为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学校与江津诗词学会、白沙诗词学会等联合,鼓励教师加入学会,还通过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同时还依托学校主管的“吴芳吉研究会”,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是聚奎校友,该校在区教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吴芳吉研究会,主办有会刊《芳吉春》,该刊已经连续出版了38期。除出版会刊外,研究会每年定期开展诗词诵读活动,成为师生学习中华诗词的重要平台。
2018年初,聚奎中学成立“芳吉诗社”,由领导小组和语文教师以及有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吸收师生会员近百人。诗社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出版了《百年聚奎·校友诗集》《中华诗词教学教案集》《诗词诵读·读本》《聚奎书院文化导游》等课程实施的校本教材。“下一步,我们还将出版学生作品集,培养学生读诗、写诗兴趣,激发他们创作热情,相关内容目前正在收集整理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