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70个年头而备受瞩目。但其实在新中国成立的30年前的1919年,中国同样发生了一件历史影响力不亚于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1919年,由于北洋政府在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和以日本为首的列强进一步欺压中国,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也纷纷给予支持和响应。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其对历史的巨大影响性可见一斑。 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的旗手所在,陈独秀几乎无人不知。 其一,这和他主编《新青年》有关。《新青年》是“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主要舆论阵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革命青年的向导,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其二是在他的呼喊倡导下,民主与科学成了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与运动主调,影响极其深远。 其三是他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既深刻又尖锐,是当时的人无谁可比拟的。
正因如此,一大批进步青年都团结在陈独秀周围,纷纷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其中就有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五四时期的陈独秀确如毛泽东后来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时光匆匆百年已过,斯人早已逝去,但从却未走远,在江津陈独秀陈列馆,我们仍能够从详尽的展览中,一窥先辈的点滴日常。 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位于江津区几江街道五举村石墙院,这里是陈独秀的最后寓居地,也是现今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陈独秀生前居住地。 陈列馆原是清光绪年贡士、江津人杨鲁丞的故居,故称杨家大院,坐落于山清水秀之间,又因院子四周砌有丈余高石墙,又名“石墙院”。1939——1942年间,流寓江津的陈独秀受杨家邀请在此居住并最终病逝于此,度过了自己颠簸一生的最后平静时光。 陈列馆现占地26亩,其中主体展厅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陈独秀馆是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平安景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陈列馆以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史实为人们展示了一代英杰晚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陈独秀手稿 用最近的距离,感受中国历史上一代英杰的平凡生活。
或许总有人觉得历史很远,但当你亲身贴近过历史的瞬间之后,总会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也喜爱历史,渴望探索中国历史的每一个脚步,江津陈独秀陈列馆,将是你不可不来的选择。 来源:江津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