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000个,达到1005个,数量和质量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合作社的社员们采摘花椒
一大早,在先锋镇绣庄村,天丰花椒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就忙着进行花椒收尾工作。“以前我们各干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花椒采摘、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除了鲜花椒,我们还能获得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荷包更鼓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带来的实惠,会员们都赞不绝口。天丰花椒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014年曾获“国家示范社”称号,主要以花椒种植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同时提供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不仅带动社员收入持续增长,还延长了当地花椒的产业链。
尝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甜头”的,还有嘉平镇寒坡村的贫困户。该村曾经的贫困户夏昭全与周围8户村民成立博阔茶叶合作社,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08亩,还发展了西瓜、生姜等产业。通过“抱团”发展,抗风险、找市场能力大幅增强,夏昭全等贫困户顺利脱贫。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花椒、茶叶、粮油、蔬菜、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发展重点,顺应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的新形势,全面融入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领办、创办、参办、合办、协办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多元化,是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大特色。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社等部门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在技术、股份、劳务、电商、农资供应等方面提供支持,不断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
以恒和柑桔专业合作社为例,该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人数为1150人,建成国家优质柑桔基地2000亩,总资产416万元。通过实行“六统、两分”经营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股份分红收入成为社员经济来源。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条致富的“路”,能拓宽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是一座过河的“桥”,能加快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是一道防火的“墙”,能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一个连心的“家”,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的动力。我区将大力开展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确保到2022年实现每个行政村依托产业至少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镇(街)培育一个示范社。(来源:江津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