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古诗路,思君下渝州 《过巴龙门》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你知道这首诗词绝唱是在那里写成的吗?你没听错,就是重庆市江津区,江津这座因水而生,依山而建的美丽滨江城市,就在2018年12月27日,江津被市诗词学会授予全市首个“重庆诗城”的称号。 江津盛产酒,酒与诗人往往能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从杜康之兴到诗歌之盛,恰好就是诗人转过身一饮而尽的绝代芳华。 好酒自然酝酿出好诗。相传,清代诗人、著名书法家赵熙沿江而下,距江津白沙镇十里就闻到了酒香,因而提笔,以《白沙烧酒》为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江津被称诗城,底气十足!江津地处长江要道,古时的江津已是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王十朋、王仕禛、范成大、郭沫若、吴宓、冯玉祥、陈独秀、卢前……他们写景、咏物、怀古,更是留下千古绝唱。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个响当当的人物——初唐诗人陈子昂。 江津的诗词最早可追溯到陈子昂的回乡旅途中,那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诗人在途经江津的船上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而后这些途经江津的诗人们便在这里大笔一挥,上万首诗词喷涌而出。 明朝宰相江渊以一首《江津八景诗》之《鼎山叠翠》,生动地描绘出江津大山大水的自然景观:“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净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 “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清代著名诗人钟云舫,也在游历江津后,写下了《登观音岩挹翠楼》,抒发了“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的豪迈情怀。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从四川合江乘舟而下,本想沿途好好欣赏江津两岸风光,不想却在船上睡着了,为此懊恼不已,写下了《过江津县熟睡不暇稍船》:西风扶橹似乘槎,水阔滩沉浪不花。梦里竹间喧急雪,觉来船底滚鸣沙。 据初步统计,历代《江津县志》收录的诗词作品和江津历史遗址遗迹上镌刻的诗词作品达2万首之多。如今,江津更是在创建“中华诗词城市”的路上大步向前!!!
走在江津的大街小巷,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与日俱增,诗词从高大上的殿堂延伸到了乡野。创作诗词不再是文人的专利,在寻常百姓人家里,创作诗词已经变成了江津市民的一个爱好。 在酒乡白沙镇的不少小餐馆里,随便一个老板都能流利地背出“重庆烧酒让白沙”这样的诗句。
在随后的时间里,江津也是在不断普及诗词文化,丰富创建内涵,让诗词创建融入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中。以诗入景、诗景交融,诗亦是景、景即是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诗的氛围、诗的意境。 熟悉诗歌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诗和酒向来不分家。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浓郁醇香,二者彼此交融,共同书写着中华文化的绚丽篇章。而江津有好诗,又有好酒,爱诗的你可千万不能错过来江津与文人骚客诗酒唱和、把酒言欢…… 来源:江津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