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重庆江津的云南女子陶大姐22年无户口,在扶贫过程中被江津警方发现。派出所主动上门,在调查收集到充分证据后,依法为陶大姐恢复了户口。8月26日,陶大姐从龙华派出所所长程祯平手中接过崭新的户口簿,喜出望外:“我终于可以办结婚证了!”
(程祯平将户口簿送到陶大姐手中) No.1 远嫁江津 毫不在意无户口 陶大姐是云南人,今年59岁。上世纪90年代,陶大姐在家乡结识了她未来的丈夫——江津区龙华镇男子邹先生。邹先生虽然腿脚不便,但陶大姐并不介意,她于1997年随邹先生来到龙华居住生活,这一住就是22年,期间没有回过家乡。临走前,陶大姐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当时还是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即“老身份证”,但对户口问题没有过多关注。22年间,“老身份证”逐渐退出历史,需要更换“二代证”,但陶大姐发现自己没有户口,没办法办理新身份证。朴实憨厚的陶大姐也并不在意,“我本来也晕车嘛,坐不到车也没撒子,平时就在家做做农活、打个零工,也不用身份证。”孩子要读书,生活要继续,邹先生跛着脚在外务工,陶大姐就在家中务农,生活极尽节俭,平时肉都舍不得吃。
“精准扶贫”政策推行后,龙华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邹先生陶大姐夫妇符合政策要求,适用扶贫政策。2019年7月,在要求陶大姐出示户口簿、身份证时,工作人员得知陶大姐没有户口,便立即告知了龙华派出所。 No.2 警方闻讯 主动上门展服务 龙华派出所所长程祯平得知此事后,立即着手调查。陶大姐手上有第一代身份证,说明陶大姐是曾经有过户口的人,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陶大姐的户口“消失”了呢?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开展后续的工作。
陶大姐晕车,不便来派出所,程祯平就带领民警上门服务,询问情况、收集材料;除了向陶大姐、邹先生以及他们的邻居、村社干部了解情况,还必须要去陶大姐的家乡进行调查。在22年无联系的情况下,程祯平多方辗转,终于找到陶大姐的亲人,甚至还找到了当年陶大姐和邹先生结识期间的见证人。
在云南警方的支持下,事实真相浮出水面:1997年陶大姐离开家乡后不久,云南省将手工管理户口录入电脑管理,户口核对中陶大姐的亲友认为陶大姐已经外嫁,当地未予以登记也不在意。而陶大姐自己也没有关注此事,户口就这样“消失”了。 No.3 依法恢复 坐享扶贫好政策 调查工作结束后,程祯平整理厚厚的一摞资料,在经过两地公安机关密切协作,依法为陶大姐恢复了户口,并将户口簿上门交到陶大姐手中。陶大姐轻轻抚摸着户口簿,高兴地对程祯平说:“你们主动帮我上户口,整个过程都是你们来我家,知道我晕车,所有的材料都是你们去帮我收集寻找的,我一点路都没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谢谢你们了!我有个心愿,想去办个结婚证,要不我领证那天,你们过来吃饭吧!”程祯平笑着说:“谢谢你的好意,吃饭就免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国家政策好,像你这种勤劳、朴实又确实贫困的人,就应该享受国家的扶贫脱贫好政策!”
据江津区龙华镇“扶贫办”专职扶贫干部介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陶女士如果没有户口,那么诸如精准脱贫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红利均无法享有,而此次派出所主动为其恢复户口后,镇“扶贫办”也将会尽快为其办理相应的事项,使陶女士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的好政策。 来源:平安江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