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整洁的乡间村道、潺潺的小溪流水、精美干净的农家小院…….初秋时节,漫步江津区的农村院落,一处处清新、生态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石门镇李家村、蔡家镇茅湾村、先锋镇保坪村……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景如画的美丽村庄点缀在广袤的田野上。
焕然一新的农家院落承载的浓浓乡愁,离不开青山绿水、美丽乡村,更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我区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的鲜明导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从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01小厕所改善大民生
“过去的厕所多是与猪圈建在一起,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没想到现在我们的厕所和城里的卫生间不相上下,干净又方便。”9月11日,慈云镇小园村村民陈钟平说起村里厕所的变化感慨万千。
陈钟平坦言,现在的厕所通过改造后,粪便在池子里贮存、发酵,最后流出的是无毒无害的清水,还能用来浇灌庄稼。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如今,看似平凡的农村改厕,正如火如荼地在我区不少村社兴起,各家各户都建起了干净整洁的无害化卫生厕所。
农村旱厕得以改善,公厕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珞璜镇乡村大舞台旁,高标准的农村公厕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于一体,既讲“面子”,又重“里子”,获得了群众点赞。
农村“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环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来,我区采取示范引领、高位推动、全域推进等措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厕所革命”在全区铺展开来。
去年以来,结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我区决定在先锋镇、慈云镇等2个区级综合试验示范镇,石门镇李家片区、吴滩镇郎家片区、永兴镇黄庄片区等3个区级综合试验示范片,夏坝镇鸭江村、西湖镇骆崃村、珞璜镇同福村等10个镇级试验示范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整治,“厕所革命”列为示范整治的重中之重,瞄准“干净卫生”“无害化”目标,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处理厕所粪污。
此外,为有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我区还广泛宣传改厕知识,发动群众“主动改、积极用、科学护”。小厕所改善民生大问题,2018年来,全区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超4.4万户,完成农村公厕建设62座,旅游厕所建设114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1.65%。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02大清扫换来村庄美
进入9月,几场秋雨为先锋镇保坪村的山乡增添了满眼绿景。车行乡间小道,村庄与农舍、田园与沟渠、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舒展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先锋镇保坪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近日,记者沿着保坪村的公路前行,一眼就能看到每家每户门前摆放着的绿色垃圾桶,绿色的垃圾运输车在乡间道路上缓缓前行,响亮地播放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的宣传语。
“生活垃圾放进垃圾桶后,每天都会有保洁员和垃圾收运车上门定时收集,非常方便。”村民刁童名说。以前,村里的生活垃圾大多通过露天堆放、就地填埋、焚烧等3种方式处理,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还成为影响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污染源。
近年来,我区积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运处置运行机制,引进市环卫集团对农村环卫设施提档升级,对农村垃圾专业化转运,实现城乡统筹治理,形成了“户集、村收、镇(公司)转运、区处理”模式。
2018年来,我区建立乡村清扫保洁收运队伍近1200人,农村垃圾收运系统配置垃圾站16座、垃圾收运车105台、垃圾箱650余个、垃圾桶1.9万余个。其中,1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共清理垃圾约1.4万立方米,清理零星裸露垃圾5700余吨,清理水域漂浮垃圾1.6万余吨、消落区垃圾5000余吨。
不仅如此,我区还在朱杨、石门、油溪、先锋、圣泉、鼎山等镇街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4%。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了垃圾入箱入桶,大清扫让村庄越来越美。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持续深入开展,最关键的是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为倡导更多人参与,我区紧紧围绕“三清一改”,全面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和“秋冬战役”,并借助节假日、赶场日等各种时机和平台,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入村入户入院坝宣传,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人人知晓、个个参与”;评选“美丽院落”“整洁庭院”“星级卫生户”等示范户,激励大家齐参与。
03大整治扮出新颜值
9月12日8时,蔡家镇茅湾村2社。
村民屈胜云一家吃过早饭后,便拿着扫帚仔细清理房屋内外的生活垃圾。看着新修的院坝,屈胜云说:“去年村里整改房子时帮我把院坝硬化了,终于能在自家院坝晒谷子了。”
如今行走在茅湾村院落间,路边立着一排排整齐的竹篱笆,篱笆外栽种着不同的绿植和农作物。村里每栋民房外都修建了门亭,亭上还挂着“文明佳园”“悠然居”等门牌,文化味十足。
蔡家镇茅湾村
为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颜值,近年来,茅湾村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东风,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治理“脏乱差”,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亮化等行动,美丽乡村刷出新颜值,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乡风文明,村民和谐,美丽乡村才能散发出内在“气质”。
9月13日,油溪镇大坡村乡贤理事会成员——年逾六旬的张勋兰听到同村老刘家又闹得不可开交后,赶忙放下手中的筷子,前去调解。
近年来,农村人才普遍外流,大坡村“两委”会人员少、事务多、压力重,村民小组力量相对单薄、分散。去年起,大坡村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乡贤资源,由村民选出10位品行好、有声望、有影响、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组成乡贤理事会,用乡贤文化守望乡村文明,有效促进了乡村和谐振兴。
村民动手美化乡村环境
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气质,从下到上都在努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的文化底蕴,去年来,我区深入推进5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修缮,对已建成的18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81户文化中心户上档升级,完成“放歌新时代”市级院团下基层活动13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588场。
如今,在江津的农村大地上,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村民更加热心、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村庄更加和谐、乡风更加文明。
04道路畅提升幸福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如何让农村群众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需要便捷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做支撑。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推进入户道路工程,畅通乡村道路;实施村庄绿化、亮化、文化工程,更好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有了更多幸福感。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区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662公里,在建155公里;完成入户道路建设366.7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21户,安装公共照明灯或庭院灯4395盏;新增村庄公共场所绿化面积16公顷,创建完成19个绿色示范村庄。
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
近年来,吴滩镇郎家片区积极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挖掘聂帅故里等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村子面子“足”里子“厚”。
石门镇李家村围绕农旅、文旅融合,助力打造旅游特色小镇,乡村特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
龙华镇燕坝村建设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有乡愁的幸福乡村。
大石坝院落美丽的家庭小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全面推进,我区不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已成为乡村旅游景点,“美丽资源”撬动“美丽经济”快速发展。
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渐次铺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