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普通甚至略显粗糙的木头
经过一双巧手悉心打磨
就能变化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及华草鸟兽 不禁让人惊叹这巧夺天工般的雕刻技艺
日前,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侯兴波 入围了第二届中国雕刻大赛决赛 其现场雕刻木雕作品《祖国颂》获得金奖
木雕作品《祖国颂》正面
据了解 本届雕刻大赛自今天6月下旬启动 来自安徽、重庆、福建、甘肃等17个省市自治区
从事木雕、竹雕、根雕、玉雕、石雕、砖雕 等艺术的30名选手入围 经过为期8天的激烈比拼 侯兴波现场雕刻木雕作品《祖国颂》 以其独特的立意、精湛的技术 艳压群雄,夺得桂冠
从厨房里走出的木雕大师
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正式拜过木雕师傅,侯兴波凭借兴趣,战胜了各界专业的木雕大师,让自己的木雕作品脱颖而出。侯兴波说起自己的雕刻生涯,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最早开始雕刻,是从雕刻南瓜开始的。
2009年,28岁的侯兴波在部队服役,当时,他的工作是在厨房炊事员,负责做饭和后勤。闲来无事时,侯兴波就喜欢拿着南瓜雕刻一些飞禽走兽等造型。
“雕刻成品可做装盘装饰,雕刻失败了便洗干净,做成佳肴,这样既没有成本,也不会浪费。”侯兴波笑着说。
在厨房工作了7年,侯兴波试着雕刻南瓜、冬瓜等,直到2016年转业后,侯兴波才开始尝试用不同材质雕刻,包括雕刻石头、木头等,雕刻作品千余件。
“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侯兴波始终认为,雕刻不需要专业的训练,也不用谁来教,因为每一件雕刻作品都承载着故事,不单单是作品本身所变现出来的样子,还有制作者内心的关于艺术的诠释。
用心生活赋予神韵作品
木雕作品《祖国颂》背面
“《祖国颂》是由一块上好的楠木雕刻而成,立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自己亲身感到了科技、交通的飞速发展,我立足于木头本身的造型,在上面雕刻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畅通的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高铁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的元素,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繁荣昌盛。”侯兴波说起自己的作品,最满意是作品的立意,来源于生活和自己的感悟。
不仅如此,在侯兴波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不少木雕作品。包括江津名人江渊雕像,有日常用品刀叉,还有路边背着儿女用手机和丈夫视频通话的妇人等,每一个工艺品,侯兴波都能说出其背后的故事和立意,尽管形象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
“只有自己用心感悟后的事物,才能雕刻出其神韵,有神韵的作品才会活灵活现,拥有生命力。”侯兴波说。现在的他,一旦有空就会去游览四面山望乡台瀑布、塘河古镇、中山古镇等江津美景,漫步其中,细品每个景点的特色、韵味等,并构思把这些景色雕刻成工艺品,以不同的视角,展示江津美景。
来源:江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