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支坪只是江津东南部一个一穷二白的村,人均收入极低。 一曲曲乐章讴歌了精神的伟力,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发展的奇迹。今日支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 支坪镇经济总量从1979 年的725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16.54 亿元,增长228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9年的218 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4.2亿元,增长192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9年的195元,提高到2018年的1.87万元,增长95倍。 伴随着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支坪儿女用勤劳和汗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条路,充满着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饱含着勤劳朴实的支坪儿女的智慧和汗水。
滨江大道鼎山至支坪段
一张蓝图画到底群众乐享新时代新成果
翻开支坪大事记,我们欣喜地看到,2009年12月31日绕城高速支坪互通建成通车;2010年9月30日,新仁沱大桥建成通车;2015年6月24日,滨江大道鼎山至支坪段正式建成通车,使素有“万里长江第一路”之称的江津滨江路由过去的10公里一举延长至20公里;2017年10月,滨江公园支坪段建成开放,沿江生态护坡被打造成一条10公里长、宽3.5米至35米的亲水步道,供市民步行、健身、骑行。
滨江大道鼎山至支坪段
打造“健康休闲城”,更要注重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让市民过高品质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支坪镇科学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先后实施支坪全域规划优化整合,完成了支坪镇总规、片区控规、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充分思考“四山”管制因素,开展天堂村、仁沱和真武场社区村规划编制,调整支坪镇全域为畜牧养殖禁养区;推进了农业“两区”划定,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1.3万亩,划定并完成退耕还林区域2000亩。
道路交通更加便捷。全镇建成农村公路144公里,泥结石路6公里,人行便道71.5公里;502路公交专线从江津直达支坪。投入6.3亿元的城区市政道路有序推进。市政一期工程文冲街0.9公里、花铺大道南段0.76公里、石栀路1公里全面完工。全面完成支坪城区市政道路二期工程,并接续开展水稳层铺设、施工管网等相关附属工程;建设完工王新公路、沙黑公路、天堂公路、吴崖公路、文小公路等公路。
城镇“颜值”更加靓丽。全面完成了仁沱、真武、津坪、白溪首期新型城镇化资金二三级管网项目约7公里,建成真武污水处理站,完成了津坪场的背街小巷道路、路灯、电力设施、店招店牌等的完善与整治。在津坪社区实施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工程,启动2019年移民新街二三级管网项目、仁沱顺河街护岸美化整治项目、支坪镇圣源水厂改造提升项目、真武场楠林饮水池项目。目前,支坪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进行雨污分流,优化污水处理和排放。
交通建设成就斐然、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回顾70年的不平凡历程,过去的发展,值得支坪人民骄傲和自豪。
一份情怀系民心换来累累硕果和幸福安宁
民生是和谐之本。70年来,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百姓日常生活念叨的难题,始终牵动支坪镇党委政府的心。该镇加大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天然气工程、污水管网工程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顺利竣工,有效解决了群众一些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
场镇面貌日新月异
居民饮上放心水。建成白溪、龙井、真武场、天堂饮水工程;完成津坪、仁沱、真武场、白溪四个社区农村饮水扩网工程,解决了3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211口山坪塘整治任务。
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2018年,粮食总产量1.57万吨,蔬菜总产量5.6万吨,水果总产量1万余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亿元,农业产值2.68亿元。新发展注册专业合作社2个,新申报成功市名牌农产品4个,新通过6个鱼类品种的富硒检测。
文化教育发展欣欣向荣。建成了6个农家书屋、12个图书外借点、9个文化中心示范户、3个文化广场。提升了教育质量,辖区内幼儿园全部成为普惠幼儿园,3至6岁儿童入园率提高到99%;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教学设施完善、校舍维修、贫困儿童资助、留守儿童关爱等,真武小学改建了校舍,仁沱小学增加了B校区,支坪中学新建了学生食堂和教师周转房,支坪还房片区新建了市级示范幼儿园;辖区内中小学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标准。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高。2018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母婴设施配置完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8.2%,卫生计生行政许可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一个共识聚人心绘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每年3月,支坪镇龙井山金黄遍地,美如画卷。该镇生态文化休闲节就在这千亩金色油菜花海中拉开帷幕,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共赴这场“春日约会”。
风景秀丽的优美生态和人文资源的无穷魅力,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绵绵青山,70年前,曾是支坪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高速路网的形成,“养在深闺”的支坪青山绿水成了“金山银山”。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游客在油菜花海中合影
绿色开发,绿色发展,是要求,也是共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支坪一直在努力。生态美,百姓富。支坪以“绿”为底色铺就生态发展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何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做深“乡村振兴”文章,成为支坪镇思考的一个重点。党的十九大以来,支坪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健康休闲城”这一发展目标,以滨江公园等为依托,发展现代健康产业集群和健康运动体验区,着力以现有资源为带动,整合龙井山、綦河、寿星湖、溶洞、古镇资源,打造“一山一河一湖一洞一镇”的特色乡村旅游路线,利用古街古树古渡、客家会馆、望乡台、大佛寺、王爷庙、圣旨碑、金沙寨等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一体化。
70年栉风沐雨,70载阔步向前。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在新时代的节拍里,支坪将推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创新、作风建设等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奏响开拓进取的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