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贾嗣镇民福村新风村民小组,村民廖应平正沿着村社便道,开着三轮车载着刚挖的红薯回家。
蜿蜒的村社便道
廖应平介绍,以前,他家通往农田的是一条泥巴路,下雨天出门满脚稀泥,路滑容易摔跤,而且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所有的农作物只能肩挑背扛,不利于发展产业。如今,民福村新风小组2公里的生产生活便道均以加宽和硬化,不仅解决了沿线57户、183名村民的出行问题,而且带动了沿线127亩柑橘产业发展,为村民们增收致富提供了必要条件。
“村社便道将农户聚居的院落与村公路、农业集聚地相连,被称为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将投资2243万元,在25个镇街66个村居实施村社便道硬化建设232.7公里。其中,1.2米宽的村社便道68公里,1.5米宽的村社便道8公里,2米宽的村社便道156.7公里。
蜿蜒的村社便道
从2006年开始,我区便实施了村社便道硬化建设,并于2015年将其纳入我区的重点民生实事。近年来,我区村社便道硬化建设以村(重点建设自然村相对集中、连片农户在10户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落)为单位,原则上以原有路线为基础,确保连接大多数农户和主要生产区域,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建设规格主要以1.2米宽的人行便道和2米宽的生产便道为主。
“村社便道建设只有保障质量,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满意。”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村社便道建设项目中,我区严格落实项目申报、项目公示、监督管理、项目抽验、项目管护、资料归档等制度,确保该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施工过程中,我区积极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热情,邀请村民代表为质量义务监督员,监督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对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
村社便道方便村民
目前,各相关镇街的村社便道硬化建设正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我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投资约1570万元,累计建设村社便道超163公里,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70%。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该负责人表示,我区将进一步做好村社便道建设工作,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偏远分散农村地区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问题,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来源:江津日报) |